不求奇骨可封侯,但喜枯肠不贮愁。
数点残灯沽酒市,一声柔橹采菱舟。
元知泽国偏宜夜,已就天公探借秋。
归过三更风露重,纱巾剩觉发飕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了诗人泛舟夜归的情景。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夏夜泛溪至南庄复回湖桑归
译文:在夏夜乘船泛游溪水至南边的庄园返回时,我再次回到湖边采摘桑葚。
注释:南庄,可能是诗人的庄园或朋友家,泛舟泛指乘船游览、游玩。
不求奇骨可封侯,但喜枯肠不贮愁。
译文:不追求奇特的才华可以被封为侯爵,只希望我的枯肠(形容自己心胸坦荡,无世俗之念)不装满忧愁。
注释:奇骨,指非凡的才能和独特的性格。封侯,古代一种封赏制度,指封侯拜相。枯肠,意指内心豁达、无忧无虑。
数点残灯沽酒市,一声柔橹采菱舟。
译文:几盏残破的灯光下,我在集市上买酒,一只柔美的橹声中,我在采菱的船上划行。
注释:残灯,指天色已晚,灯火摇曳。沽酒,买酒。柔橹,轻柔的船桨声。
元知泽国偏宜夜,已就天公探借秋。
译文:我早就知道这个湖泽地区最适宜夜晚游玩,已经借着天公的帮助领略到了秋天的美景。
注释:泽国,湖泊众多的地方。偏宜夜,特别适宜夜间游玩。天公,天空中的神灵,这里代指自然景观。探借,借用自然的力量来感受或体验某种意境。
归过三更风露重,纱巾剩觉发飕飗。
译文: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风露很重,我戴着纱巾还感觉到了凉意并引起了头发的凉爽感。
注释: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晚上十一点左右。风露重,风大且露水重,形容夜晚天气寒冷。纱巾,是一种薄而透明的丝织品,用来遮挡寒风和露水。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夏日夜晚泛舟游湖的经历。诗中通过对比“求奇”与“不忧”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色的变化,如残灯映照下的市集和柔和橹声下的采菱船,以及深夜归来的冷风露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与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