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尤闲老更闲,一毫世事岂相关。
孤云不散来归岫,细水无声自出山。
支径过僧才百步,小楼藏药可三间。
客来不肯通名姓,熟视吾庐为破颜。
【注释】
- 平日尤闲老更闲:平日里特别清闲,到了老年更加清闲。
- 一毫世事岂相关:一点世事也不关涉。
- 孤云不散来归岫:像孤独的白云一样消散在山里。
- 支径过僧才百步:穿过僧人居住的地方只有一百步。
- 小楼藏药可三间:藏在小楼上的药可以装下三层。
- 客来不肯通名姓:客人来了不愿意通报姓名。
- 熟视吾庐为破颜:仔细一看我的屋子,好像笑得很开心。
【赏析】:
首联“平日尤闲老更闲,一毫世事岂相关”,写诗人年老后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态度。平日闲适,到老更闲,是诗人一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一毫世事岂相关”表明了他对世间纷扰的超然物外,对世事毫不关心的心态。
第二联“孤云不散来归岫,细水无声自出山”,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孤云、细水、山峦、林壑都是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致。这些景色仿佛是诗人内心的映照,他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第三联“支径过僧才百步,小楼藏药可三间”,描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幽静和简朴。诗人住在一个只有百步宽的山道上,旁边有一座小楼藏着药物,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尾联“客来不肯通名姓,熟视吾庐为破颜”,写诗人面对陌生人时的从容和坦然。他对于陌生人的到来并不感兴趣,甚至懒得通报姓名。当客人看到他的屋子时,会认为那是一个破旧不堪的家。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自信,也表现了他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场景和心态。他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对世事毫不关心,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他居住在一个简朴的小屋里,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尽管外界环境优美,但他却显得淡然处之,不为所动。面对陌生人的来访,他更是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不愿与之交流。这种性格特征使得他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诗意,也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隐士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