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西望气横秋,肯信功名不自由。
却是文章差得力,至今知有吕衡州。
【注解】
玉关:指边关,泛指边塞。
西望气横秋:秋天在西方,所以用“气”字。
吕化光:吕衡州,即吕渭老,唐代著名诗人。
差得力:差强人意。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元代至元四年(1338),作者当时是陕西提刑按察司照磨。吕渭老,字化光,号东山,山西绛县人,与孟嘉、王维、李颀齐名,世称“四大诗人”。这首诗就是他在任职山西绛县时写给吕渭老的。
首句起调。“玉关西望气横秋”,是说作者站在玉门关西面,遥望天山,只见那秋日的边塞上空,弥漫着一种肃杀之气;这种气势,直贯霄汉,使作者顿生“功名不自由”之叹。“西望”二字,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含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中间两句,是议论,也是抒情。“肯信功名不自由”,“肯信”,是“怎相信”的意思。“功名不自由”,是说功名利禄并不由自己主宰,而是受制于外物。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
“却是文章差得力,至今知有吕衡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如此,我却认为你的文章还是很有力量的,因为你的文章确实写得好。“差得力”三字,表明了作者对吕渭老文才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明了吕渭老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对作者的影响之大。
最后一句点题,回应开头。整首诗以“功名”为线索,从“功名”入手,又回到“功名”,反复咏叹,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同时,诗歌也表现了吕渭老的人品和才华,使读者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