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在世龙行天,出处何至为物牵。
后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
郫孙公者山泽仙,巉岩玉骨寒入肩。
哦诗调苦乱嘒蝉,燥墨瘦字丑不妍。
诸公好之挽使前,六丁力尽山嶷然。
奏书告老不待年,脱手径上岷山巅。
吾侪一官自纠缠,俯首鞭棰不自怜。
强欲作诗诵公贤,事伟辞卑难并传。
【诗句】
圣贤在世龙行天,出处何至为物牵。
后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
郫孙公者山泽仙,巉岩玉骨寒入肩。
哦诗调苦乱嘒蝉,燥墨瘦字丑不妍。
诸公好之挽使前,六丁力尽山嶷然。
奏书告老不待年,脱手径上岷山巅。
吾侪一官自纠缠,俯首鞭棰不自怜。
强欲作诗诵公贤,事伟辞卑难并传。
【译文】
圣人贤人世间行走如龙,为什么还要受世人左右?
后辈争相效仿像骏马一样低头,还没死就如九泉之下的亡魂。
郫地的孙岩老人如同山间仙人,他的骨骼嶙峋如峭壁般坚硬。
吟咏诗歌时他苦思冥想,如同秋蝉鸣叫般急促。
他的墨迹干渴,字迹瘦弱而难看。
众人都喜爱他的文章,纷纷为他奔走相劝,希望他能继续前行。
即使六丁力士也无法使他止步,他坚定地走上岷山之巅。
我等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相互之间纠缠不清。
面对他人的指责和压力,我们只能低下头,默默承受。
但我们仍然希望能够歌颂他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虽然言辞简单,但却难以同时表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孙岩老人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孙岩老人的崇高品格和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对其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精神。
首句“圣贤在世龙行天”表达了诗人对于圣贤人物的高度赞扬和崇敬之情。他认为圣贤人物如同天空中的龙一般,威武雄壮,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影响。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圣贤人物的伟大形象,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的坚守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后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则描绘了后人的庸俗和堕落。他们如同一群疲惫的马匹,在辕轭下挣扎着前行,却无法摆脱困境。而那些已经去世的人则如同被困在九泉之下的亡魂,无法逃脱生死轮回的束缚。这两句通过对后人的描绘,讽刺了那些贪图功名利禄、沉溺于世俗的人。
第三句“郫孙公者山泽仙,巉岩玉骨寒入肩”则是对孙岩老人的赞誉和称颂。诗人将孙岩老人比作山上的神仙,其形象高大威严,宛如玉树临风。他的骨骼坚实如岩石般坚硬,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这几句描写不仅赞美了孙岩老人的外貌和气质,也表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四句“哦诗调苦乱嘒蝉,燥墨瘦字丑不妍”则是对孙岩老人吟诗时的状态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人认为孙岩老人在吟诵诗歌时,神情专注而严肃,如同深秋的蝉儿鸣叫般急促。他的墨迹干枯,字迹瘦弱而难看,但却充满力量和美感。这几句描写不仅展示了孙岩老人的艺术风格,也表现了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最后两句“诸公好之挽使前,六丁力尽山嶷然”则是对众人对孙岩老人的喜爱和追捧的描绘。诗人通过“诸公”这一代词,指代那些喜欢孙岩老人文章的人。他们纷纷前来请愿,希望他能继续前行,继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然而,即使有六丁力士也无法将他从山巅上拉下来,这象征着他对于理想和信仰的坚持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孙岩老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理想的坚守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圣贤人物的崇敬、对后人的讽刺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这些主题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