摵摵败叶飞,黯黯寒云低。
村墟与市里,触目一惨悽。
今日病体轻,驾言适城西。
丹柿满野店,青帘出江堤。
猎骑载雉兔,樵担悬鹑鸡。
居人各自得,使我念故溪。
故溪不敢说,况复朝金闺。
伤哉啮雪翁,岁晚犹牧羝。
下愚不自还,大惑终身迷。
君恩何由报,力耕愧黔黎。

【注释】

1、摵摵:风吹落叶之声。

2、黯黯:昏暗的样子。

3、墟(xū)里:乡村集市。

4、惨凄:形容景象凄凉、萧条。

5、今日:今时,指作者生病的日子。

6、丹柿:即柿子,这里指野店上挂的柿子。

7、青帘:青布做的窗帘。江堤:指江边的护岸长堤。

8、猎骑:打猎的骑兵。

9、樵担:砍柴人挑着柴禾的担子。

10、故溪:指作者的家乡,作者曾在此隐居,称“故溪”。

11、金闺(guī):古代帝王之家的内室。

12、啮雪翁:晋人羊昙为山简作画,山简命他以冰代盐,并说:“未若嚼蜡。”羊昙不从,因号为“嚼蜡翁”,见《晋书·羊昙传》。

13、岁晚犹牧羝:春秋时卫公子荆游齐,与妻绝粮,返卫,后死于卫。其子荆妻曰:“我与汝期行,自期反,日数加矣,而汝不知;今吾每食必吐之,尽三日不欲,不能杀我也。”乃自杀。见《列女传·宋玉母传》。

14、黔黎:贵州一带的百姓。

15、力耕:努力耕种。愧:感到惭愧。

【赏析】

《病村路》,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大历三年(768)秋天,时杜甫在夔州。诗人因病体不佳,勉强出门,来到城西,只见满山遍野都是柿子,江边长堤上,炊烟袅袅升起。然而,此时的自己却是“病体轻”,心情也不免悲凉起来。

首联写诗人外出时的所见:秋风瑟瑟,吹落了树叶,天空阴沉,寒云低垂。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萧索凄清的画面。“摵摵”声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愁与不安。“黯黯”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心境,仿佛连天地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这里的“村墟与市里”,指的是诗人所经过的地方,可能是诗人曾经游赏过的乡村或者市集。然而,此刻的诗人却只觉得眼前的景象“一惨悽”(凄惨)。这里的“一”字,既是对“惨凄”的强调,又是对诗人所见景物的概括。

颔联紧承首联的描写,转入对诗人所见景物的进一步描绘。诗人看到,今天的天气已经转晴,但田野上的景色依然让人感到凄凉。野店里挂着红彤彤的柿子,江边长堤上的人们也忙着晾晒衣物,准备过冬。这里的“丹柿”、“青帘”,既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又为接下来的描写做了铺垫。同时,这些景物的出现,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正在逐渐好转。

颈联则转向对诗人所见人物的描绘。诗人看到,那些打猎的人骑着马,带着猎犬,满载着猎物回来;而那些砍柴的人,则挑着柴禾担子,一路唱着歌谣。这里的“猎骑”、“樵担”,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看到这些场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过去,那时的他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看到,现在的自己虽然病体已愈,但却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他想到了晋代的羊昙,那个因为拒绝给朋友送鱼而遭到冷遇的名士,最后只能选择用冰块来咀嚼来缓解痛苦。而如今,诗人却只能在自己的家乡寻找慰藉,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这里的“岁晚犹牧羝”,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伤,又揭示了他内心的坚定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