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
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
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
狂歌痛饮豪不除,更忆衔枚驰出塞。
芦摧苇折号饥鸿,欲傅粉墨无良工。
摩挲东绢三叹息,收入放翁诗卷中。
明朝青天行日毂,万瓦生烟失琼玉。
世间成坏本相寻,却看晴山晕眉绿。

诗句释义

  1. 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 描述的是作者在一个夜晚(可能是冬至或新年)登上了一座亭子,在那里看到了从天而降的月光,随后又看到了清晨时雪景的美丽。这里的“垂虹亭”和“岘台”都是著名的景点,分别位于苏州和湖北襄阳。
  2. 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 表达了诗人对跨越广阔地域的自豪感,认为这个地方因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而值得命名。
  3. 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 描绘了雪后山川景色的变化,雪覆盖了大地,仿佛变成了一片海洋,这种景象非常壮观。
  4. 狂歌痛饮豪不除,更忆衔枚驰出塞。 描述了诗人在饮酒唱歌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回忆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等,他们曾驰骋疆场,英勇无畏。
  5. 芦摧苇折号饥鸿,欲傅粉墨无良工。 描述了冬天里的景象,芦苇被雪压弯了腰,苇叶折断了飞鸟的叫声(饥鸿)。诗人想给这些鸟儿涂上粉墨,但技艺不精,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6. 摩挲东绢三叹息,收入放翁诗卷中。 表示诗人对于自己诗歌创作的反思,他在东绢上反复摩挲,感叹自己的诗歌创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7. 明朝青天行日毂,万瓦生烟失琼玉。 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太阳升起,照亮了天空,万瓦生烟(指晨雾),失去了原本的明亮和清澈。
  8. 世间成坏本相寻,却看晴山晕眉绿。 表示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认识,看到晴山的绿色,似乎是一种安慰和希望的象征。

译文:

  1. 在垂虹亭上看到三更月色,想象着岘台前的清早雪景。
  2. 我行走万里跨越秦吴两地,这里应该被称为两个奇迹。
  3. 山川在雪的覆盖下变得模糊,雪花如同天花般飘落。
  4. 狂歌痛饮,豪气依然不减当年。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等,他们都曾驰骋疆场,英勇无畏。
  5. 芦苇被雪压弯了腰,苇叶折断了飞鸟的叫声,想要给鸟儿涂上粉墨,但技艺不精,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6. 反复摩挲东绢,发出三声叹息,觉得自己的诗歌创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7. 明天早晨阳光照耀,天空中的云彩消散,只剩下万瓦生烟的景象,失去了原本的明亮和清澈。
  8. 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寻找着它们本来的样子,却看到了晴山上的绿色,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写于他晚年的时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诗的第一句“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描绘了冬夜的景象。诗人站在垂虹亭上,看着三更时的月亮,想象着岘台前的雪景。这里的“垂虹亭”和“岘台”都是著名的景点,分别位于苏州和湖北襄阳。通过这两个地方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二句“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旅行经历。他走过了许多地方,跨越了秦、楚、吴等地,这里的江山美景让他感到震撼。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绘了雪后的景色。诗人用“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来描绘雪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这里的“乱坠天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样子,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狂歌痛饮豪不除,更忆衔枚驰出塞”,则是诗人在酒后畅怀高歌的情景。他回忆起历史上的豪杰人物,如曹操、刘备等,他们曾驰骋疆场,英勇无畏。这里的“衔枚驰出塞”则是指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士兵们口中衔有兵器,快速奔出战场。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自己豪迈的性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