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雨到明,悽悽恻恻梦不成。
窗间残灯暗欲灭,匣中孤剑铿有声。
少年读书忽头白,一字不试空虚名。
公车自荐心实耻,新丰独饮人所惊。
太行千仞插云立,黄流万里从天倾。
遗民久愤世多故,孱寇何足烦长缨。
霜风初高鹰隼击,天河下洗烟尘清。
投笔急装须快士,令人绝忆独孤生。

秋雨叹

点点滴滴雨到明,悽凄恻恻梦不成。

窗间残灯暗欲灭,匣中孤剑铿有声。

少年读书忽头白,一字不试空虚名。

公车自荐心实耻,新丰独饮人所惊。

太行千仞插云立,黄流万里从天倾。

遗民久愤世多故,孱寇何足烦长缨。

霜风初高鹰隼击,天河下洗烟尘清。

投笔急装须快士,令人绝忆独孤生。

【注释】

  1. 秋雨叹:诗名。
  2. 点点滴滴:形容连绵不断。
  3. 悽悽恻恻:形容悲伤、痛苦的样子。
  4. 窗间残灯:形容昏暗的灯光。
  5. 匣中孤剑:指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空有抱负而无人赏识。
  6. 少年读书:指作者年轻时勤奋学习,但未能取得成就。
  7. 一字不试:指作者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但始终未能如愿。
  8. 公车自荐:指作者曾经在公车上自荐,希望得到重用。
  9. 新丰独饮:指作者在新丰县独自喝酒的情景。
  10. 太行千仞:指太行山高耸入云。
  11. 黄流万里:黄河水奔腾万里。
  12. 遗民:指受压迫的百姓。
  13. 孱寇:指无能的侵略者。
  14. 霜风初高:形容寒风初起。
  15. 天河:比喻黄河。
  16. 投笔急装:指作者放弃文学创作,转而从事政治活动。
  17. 独孤生:指作者孤独无依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以抒发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为主题。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富有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句“点点滴滴雨到明”,以“点点滴滴”形容连绵不断的秋雨,形象地描绘出秋雨绵绵的景象。接着“悽悽恻恻梦不成”,表达了作者因为连绵不断的秋雨而无法成眠,只能沉浸在梦境中的痛苦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又含蓄,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郁与无奈。

第二句“窗间残灯暗欲灭”,以“残灯”来形容夜晚的黑暗景象,暗示了作者身处困境的心情。紧接着“匣中孤剑铿有声”,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通过“孤剑”的形象化表现出来。这里的“孤剑”不仅象征着作者的才华未被认可,更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第三句“少年读书忽头白”,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刻苦学习、追求功名的心路历程,但最终却未能如愿。这既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第四句“一字不试空虚名”,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但始终未能实现梦想的情况。这句话既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第五句“公车自荐心实耻”,描述了作者曾经在公车上自荐,希望能够得到重用的情景,但内心却充满了羞愧。这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名利的追求和对于道德的坚守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第六句“新丰独饮人所惊”,表达了作者在新丰县独自喝酒的情景,以及人们对他这种行为的惊讶和不解。这句既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助,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个人处境。

第七句“太行千仞插云立”,以“太行千仞”来形容太行山脉的高耸入云,象征着作者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第八句“遗民久愤世多故”,表达了作者对受到压迫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乱世的不满。这里的“遗民”不仅指的是被战争所困扰的人们,更代表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与不幸。

最后两句“霜风初高鹰隼击,天河下洗烟尘清”,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意着作者希望国家能够摆脱纷乱,迎来清明的政治局面。这里的“霜风初高”和“天河下洗”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命运的深深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与关切。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