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
我坐蓬窗下,答以读书声。
悲哉白发翁,世事已饱更。
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
永怀天宝末,李郭出治兵。
河北虽未下,要是复两京。
三千同德士,百万羽林营。
岁周一甲子,不见胡尘清。
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
如何失此时,坐待奸雄生。
我死骨即朽,青史亦无名。
此诗倘不作,丹心尚谁明。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 - 描述了一个荒凉的森林中,枭鸟独自发出叫声,而附近的河流中聚集着成群的鹅在鸣叫。
  • 注释: 枭(xiāo):一种夜行性猛禽。
  • 赏析: 这句诗用“荒林”和“野水”营造了一种孤寂、空旷的氛围,同时通过“枭”与“鹅”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1. 我坐蓬窗下,答以读书声。 - 我坐在破旧的窗户下,以读书来回应外面的自然声响。
  • 注释: 蓬窗:简陋的窗户。
  • 赏析: 诗人通过这种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1. 悲哉白发翁,世事已饱更。 - 我感叹自己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一生的经历已经足够丰富。
  • 注释: 白发翁:指年纪很大的人。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总结。
  1. 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 - 尽管个人的命运无法自主控制,但仍然为国家担忧,泪水纵横。
  • 注释: 一身不自恤:形容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控。
  • 赏析: 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关心国家的命运,又无法摆脱个人命运的限制。
  1. 永怀天宝末,李郭出治兵。 - 永远怀念天宝末年,李白和高适一起出仕任官治理军务。
  • 注释: 天宝末:唐玄宗年号,代表唐王朝的鼎盛时期。李郭:李白与高适。
  • 赏析: 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当时政治动荡的背景。
  1. 河北虽未下,要是复两京。 - 虽然河北尚未平定,但如果能够收复长安和东都洛阳就好了。
  • 注释: 河北: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北方地区。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思考。
  1. 三千同德士,百万羽林营。 - 有三千位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 注释: 同德士:有相同理想的人。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军事场面,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军队力量的信心和期待。
  1. 岁周一甲子,不见胡尘清。 - 每年到了一个甲子(即六十年),却看不到胡人的烟尘。
  • 注释: 甲子:干支纪年的一种方式,这里指的是时间。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岁月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1. 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 - 贼寇的首领实际上是个懦弱无能的王公,而贼将也不是英勇的人物。
  • 注释: 贼酋:指叛乱的首领。
  • 赏析: 这句诗揭露了叛乱首领和将领的无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正义和善良的追求。
  1. 如何失此时,坐待奸雄生。 - 为什么现在失去了这个好时机,要等待那些奸诈的雄才出现。
  • 注释: 奸雄:指有能力且野心勃勃的人。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呼吁人们要有警惕之心,避免被奸诈之人利用。
  1. 我死骨即朽,青史亦无名。 - 我死后,连姓名都会被遗忘,化为尘土。
  • 注释: 青史:指历史典籍。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历史地位的重视。
  1. 此诗倘不作,丹心尚谁明。 - 如果这首诗没有完成,我的忠诚之心还有谁会知晓?
  • 注释: 丹心:忠诚之心。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坚持和执着,同时也强调了忠诚之心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