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暗江城,倦客寄僧榻。
孤灯如秋萤,清夜自开阖。
遥怜萍青青,厌听蛙閤閤。
窗明竟无寐,卯酒倒残榼。
宿能仁寺
小雨暗江城,倦客寄僧榻。
孤灯如秋萤,清夜自开阖。
遥怜萍青青,厌听蛙閤閤。
窗明竟无寐,卯酒倒残榼。
【译文】
雨中的江城被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我像一位疲惫的客人一样投宿在寺庙中。
一盏孤灯如同秋天的萤火虫一般微弱,却能在寂静的夜晚自行点亮与熄灭。
远处的水面上漂着的浮萍显得格外绿翠欲滴,令人心生怜爱。
听着池塘边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让我感到厌烦和不适。
明亮的窗户下,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只好用剩下的一点酒解闷。
【注释】
- 宿能仁寺:住宿于能仁寺。宿,住宿。能仁寺为唐代佛教寺院之一。
- 暗江城:江城被细雨笼罩,显得阴暗而朦胧。
- 倦客:疲倦的游子,指诗人自己。寄僧榻:投宿于僧人的禅房中。
- 孤灯:一盏孤独的灯火,形容灯光微弱。秋萤:秋天的萤火虫。比喻灯光。秋萤,这里指孤灯。开阖:开关。形容灯火时明时灭。
- 遥怜:远望、思念。萍青青:浮萍在水中生长,颜色青翠。这里用来借代江上的浮萍。
- 厌听:讨厌听。合合:蛙鸣声。这里指青蛙的叫声。
- 窗明:窗户明亮。竟:竟然。无寐:无法入睡。卯酒:古代计时方法,一夜分为十五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时间单位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约两小时)。这里指早晨的酒。倒残榼:将剩余的酒倒入空杯中。榼,同“盒”,一种盛酒的容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能仁寺住宿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雨中的江城,营造了一种阴郁的氛围;次句点出“寄僧榻”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作为游子的孤独与无奈。第三句运用了“孤灯如秋萤”的形象比喻,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与孤寂。接下来的四句通过描绘水边的浮萍、青蛙的鸣叫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明亮的窗户和无法入睡的状态,传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