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雨初晴,湖上好天色。
落梅纷可藉,桑柳亦已拆。
老夫病良已,并水散轻策。
冉冉春物新,忽忽衰发白。
四方岂不乐,懒惰畏远客。
惟当勤买酒,东城复南陌。
【注释】
今朝:昨天。雨初晴:雨刚停,天放晴。湖上:泛指水边。藉(jí):垫物。拆:凋谢。冉冉:渐渐。衰:衰败、衰老。东城复南陌:回到东城和南边的街巷。
【赏析】
此为作者晚年之作,写春日游兴。诗的首四句写景,“落梅纷可藉”,是说雨后,残雪飘落;“桑柳亦已拆”,是说春风吹拂,桑叶、柳条纷纷脱落了。《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即用其语,而以“桑柳”易“王孙”,更显苍凉之意。这两句与前二句“湖上好天气”相呼应,构成一种对照,烘托出一片凄清冷落的氛围。
“老夫病良已”,承上启下,由景入情。这句的意思是:我的老毛病也好了。“并水散轻策”,承上句而来,意思是:我趁着春光明媚、心情舒畅,在湖上缓步闲行。“冉冉春物新”,承上句而来,“冉冉”意谓徐徐,“春物”即春天万物。意思是:春日万物渐渐萌发,一切都焕然一新。“忽忽衰发白”,承上句而来,“忽忽”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意思。“忽忽”二字,既写出诗人年事渐高,又写出他的心绪不宁。
“四方岂不乐,懒惰畏远客。”这是全篇的关键所在。诗人自伤老态龙钟,不愿出游,怕逢故旧客人。“四方”即四方之邦,这里指京城。“懒惰”是说懒得动,懒于出门访友。“畏远客”,是说怕见故旧客人,担心被问及自己的老病,所以不想出门。这两句是说:四方之邦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我却懒得动,害怕见人。
“惟当勤买酒,东城复南陌。”这一句紧承上句而发。诗人想到自己老了,就该买点酒来消愁解闷。他想到东城的酒馆,南面的街坊里,一定有不少卖酒的地方。“东城”、“南陌”,都是京城里的地点。这一句是说:只应该多买些酒喝啊!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暮春。此时安禄山叛军占据洛阳,唐朝朝廷仓皇北逃。杜甫这时困居在华州(今陕西华县),心情十分郁闷。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个人的哀伤之中,而是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出发,写出了这首《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