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屋漏不可支,窗户俱有声。
乌鸢堕地死,鸡犬噤不鸣。
老病无避处,起坐徒叹惊。
三年稼如云,一旦败垂成。
夫岂或使之,忧乃及躬耕。
邻曲无人色,妇子泪纵横。
且抽架上书,洪范推五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它描绘了一幅大风雨中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首句“风如拔山怒”,形象地描绘了大风的力量,如同拔山一样猛烈。这句诗通过“怒”字,表现了风的凶猛程度,同时也暗示了农民在狂风暴雨中艰难生活的状况。
第二句“雨如决河倾”,则是对大雨的描述,如同河流决堤一样汹涌澎湃。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风雨的强大,同时也表达了农民们在这种灾害面前无力回天的痛苦。
第三句“屋漏不可支”,则是指房屋漏水严重,无法支撑。这句诗反映了农民在风雨中生活的困境,他们的房屋常常因为风雨而受损,甚至无法居住。
第四句“窗户俱有声”,则是说风雨中窗户发出的声音,表明了风雨的威力。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雨的猛烈。
接下来四句,则是对农民在风雨中的生活状况的描绘。第五句“乌鸢堕地死”,是指乌鸦和老鹰等飞禽坠落地面死亡。这句诗反映了农民们在风雨中失去生命的现象,这是对他们生命安全的威胁。
第六句“鸡犬噤不鸣”,则是说家中的家禽家畜也因为风雨而不敢鸣叫。这句诗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表达农民们的困境,他们不仅要承受风雨的袭击,还要忍受生活的艰辛。
第七句“老病无避处,起坐徒叹惊”,是指老年人和病人没有地方躲避风雨,只能起身面对。这句诗反映了农民们在风雨中的无奈,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忍受心理上的压力。
最后四句,则是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概括。第八句“三年稼如云,一旦败垂成”,则是形容农民辛苦种植的庄稼,在风雨中化为乌有。这句诗反映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被风雨摧毁,这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无情打击。
第九句“夫岂或使之,忧乃及躬耕”,则是说农民自己并没有招惹什么祸害,却要承受这一切灾难。这句诗反映了农民们的无奈和痛苦,他们虽然勤劳善良,却不得不承受社会的不公平。
第十句“邻曲无人色,妇子泪纵横”,则是说周围的邻居们也没有幸免于难,妇女和孩子哭得涕泗横流。这句诗通过邻居们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农民们在风雨中的困境,他们不仅遭受自然的破坏,还受到社会的关注。
第十一句“且抽架上书,洪范推五行”,则是说即使抽起架上的书籍,也无法预测未来的灾祸。这句诗表达了农民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无助,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应对困难。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中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描绘,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