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士弗强,举箸辄作病。
造物盖警之,何啻三下令。
而我不自珍,若与疾竖竞。
岂惟昧摄养,实亦阙忠敬。
颠踣乃自诒,何用死不瞑。
自今师古训,念念贵清静。
羔豚昔所美,放斥如远佞。
淖糜煮石泉,香饭炊瓦甑。
采蔬撷药苗,巾幂相照映。
膨脝亦宜戒,仅饱勿惮剩。
隐书有至理,要使气常胜。
因之戒友朋,苦语君试听。
【注释】
老来士弗强(“士”通“仕”):年老的人不能强求做官。
举箸辄作病(“箸”通“箸”,筷子):一吃饭就感到不适。
颠踣(pǒ bó)乃自诒(yí):跌倒了却反而自找麻烦。
自今师古训(“师”通“诵”):从今以后,我就要学习古人的教诲。
清静:指保持心情平静恬淡。
膨脝(bēn zhì):肥胖而虚弱。
隐书:即隐居生活之书,此处指的是《老子》。至理:深刻的道理。
气常胜:精神总是旺盛的。
苦语:苦口之言。君: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所作,通过自我反思,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全诗以自责自警为主调,抒发了自己因年迈体弱而产生的种种忧虑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健康、长寿和养生之道的深刻认识。
首联“小疾自警”点明主题,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容易生病,因此常常担忧自己的健康。这一句中,“自警”二字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反省和警觉性。
颔联“造物盖警之,何啻三下令。”诗人进一步感慨,造物主似乎已经注意到了他的身体状况,以至于三次发出警告。这里的“何啻三下令”既表达了诗人对造物主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
颈联“而不自珍,若与疾竖竞。”诗人进一步自责,认为自己没有珍惜自己的身体,反而与疾病抗争,甚至与病魔较量。这里,“疾竖”一词用来形容疾病的肆虐和危害,表明诗人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
尾联“自今师古训,念念贵清静。”诗人提出自己今后的生活准则,那就是要遵循古人的教诲,保持心态的平和与宁静。这里的“贵清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
整首诗以自责自警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身的反省和总结,得出了健康长寿的秘诀: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保持心态的平和与宁静。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关爱他们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