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艺祖业,土宇尽九州。
当时王会图,岂数汝黄头。
今兹缚纛下,状若觳觫牛。
万里献太社,裨将皆通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要求赏析诗句,“煌煌艺祖业,土宇尽九州”两句中用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赫赫显赫的祖先业绩,疆土辽阔到九个州郡。“煌煌艺祖业”,指祖宗留下的基业。“士宇尽九州”中的“九州”,泛指南北各地;“土宇尽九州”指疆土广阔,到处都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祖宗留下的基业多么辉煌啊,天下的土地几乎都囊括在疆域之中。这两句中用典,是借用了《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典故。其中“太史公曰”一句,为后人引用典故时所加。“太史公曰”四句是司马迁在叙述上古帝王的创业事迹时所写的一段话。“昔在陶唐,有圣祖帝喾,世序其在位,以传十有二代……”意思是说:古时候的陶唐氏时代,有一个圣明的帝王帝喾,他在位时,按照次序传给了十个后代,即尧、舜、禹、契、汤、桀、纣等等,都继承了帝喾的事业。这几句中,“太史公曰”四句是司马迁在叙述上古帝王的创业事迹时所写的一段话,但在这里,司马迁却把这段话作为自己论史的一个根据。
“当时王会图,岂数汝黄头”两句中用典,是借用了《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典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时的诸侯王会图画,难道能数得着你们的黄头发?其中“王会图”四字中的“会”字,是诸侯王聚集在一起商议大事的意思;“图”字,是图画的意思。这两句中用典,是用到了《史记·五帝本纪》中“会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一历史事件。“当时”是指当时的时代。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时诸侯王会图画的时候,怎么能数得着你的黄头发呢?这里的“会”是诸侯王聚集在一起商议大事的意思;“图”是图画的意思。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史记·五帝本纪》中“会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一历史事件。“王会图”指的是诸侯王聚集在一起商议大事。
“今兹缚纛下,状若觳觫牛”两句中用典,是借用了《左传》中的典故。《左传·哀公元年》中有这样的话:“周之子孙日失其序,于是乎有晋、郑之患。”其中“晋”指晋国,这里特指晋国的韩厥。“晋人围诸郑,郑使掌囚过成子。成子曰:‘我始也无有,固请吾子以免我死尔。’晋人许之。”“晋”是指晋国的韩厥。“郑人围诸郑”,这里指韩国被包围的情况;“诸郑”指韩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现在被俘缚在军旗下,就像那惊恐的牛一样发抖。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左传·哀公元年》中关于晋人和郑人围困郑国的记载。“今兹”指这次;“束缚”指捆缚。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左传·哀公元年》中关于晋人和郑人围困郑国的记载。其中“束”是拴住牲畜的绳子;“缚”是捆绑的意思。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左传·哀公元年》中关于晋人和郑人围困郑国的记载。“觳觫”,指战栗,恐惧的样子。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左传·哀公元年》中关于韩厥请求赦免自己的事的记载。
“万里献太社,裨将皆通侯”两句中用典,是借用了《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的典故。《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秋八月,齐侯御狄师。大败之。乃还师。季孟逐之,及河乃复。九月甲午,入于曹南,丙申,陈于鞌。己亥,遂伐鲜虞。……冬十月丁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其中“泓之役”指的是泓水战役。其中“泓”指的是泓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役”指战役或战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千里迢迢来向天子报告胜利的消息,所有的裨将在战场上都是功成名就的侯爵。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关于泓水战役的记载。“太社”指天子祭天的地方,也就是朝廷。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关于泓水战役的记载。“裨将”指副将军;“通侯”指列侯,封邑面积广大的人。这两句中用典,用的是《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关于泓水战役的记载。
【答案】
译文
煌煌艺祖业,土宇尽九州。
当时王会图,岂数汝黄头。
今兹缚纛下,状若觳觫牛。
万里献太社,裨将皆通侯。
赏析
此诗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诗感情沉郁顿挫,风格苍劲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