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既班师,北讨意颇阑。
志士虽有怀,开说常苦艰。
诸将初北首,易水秋风寒。
黄旗驰捷奏,雪夜夺榆关。
【注释】
- 符离:指在今安徽省宿县一带。班师:军队结束战斗,回撤。北讨:指征讨北方的敌人。阑:完,尽。
- 志士:有志之人。怀:抱负。言志士们虽然心怀壮志,但开说(劝说)常常很艰难。苦艰:艰苦艰难。
- 诸将:将领们。初:刚刚。北首:指奔赴北方。易水:河流名。秋风:秋天的风。寒:寒冷。
- 黄旗:古代军旗的颜色多用黄色,这里借指胜利的军队。捷奏:胜利的消息。雪夜:指冬天的夜晚。榆关:即古“居庸关”,位于今北京昌平县西北长城上,是明代北方边防的重要关隘。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期间,诗人通过描写将士们出征前的心理活动以及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韵律整齐。开头两句写将士们出征前的心理状态。“出塞”二字概括了全诗内容。“班师”表示军队已经凯旋而归。第三句“意颇阑”意为将士们虽然怀着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愿望,但愿望并不完全实现,心中感到失望。第四句“开说常苦艰”进一步描绘了将士们在出征前内心的矛盾和苦恼。他们虽然有着远大的抱负,但由于种种困难和阻力,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中间两句“志士虽有怀,开说常苦艰”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志士”是指那些有着高远抱负和理想追求的人,他们胸怀壮志,但现实却让他们倍感艰难。他们的“怀”就是心中的抱负和理想,而实现这些理想的道路却是异常艰难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最后两句“诸将初北首,易水秋风寒”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说明。这里的“诸将”指的是出征的将领们,他们已经踏上了征途,奔赴北方抗击敌人。而“易水”又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它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是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送荆轲入秦刺杀秦王的地方。这里的“秋风”则象征着秋天的寒意,寓意着出征将士们在北方的艰苦环境和恶劣条件下进行战斗。
最后一句“黄旗驰捷奏,雪夜夺榆关”是对整个出征过程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黄旗”代表的是胜利的军队,而“捷奏”则意味着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在冬天的夜晚,将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奋勇争先夺取了敌人的重要关隘——榆关,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这不仅体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善战,也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