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落知天下秋,三齿堕矣吾生休。诗人未脱纨裤态,尚乐华屋悲山丘。
蓼花荻叶可以解我忧,鸬鹚白鹭可以从我游。君看貂蝉与兜鍪,等为岑岑压我头。
岂知石阑干下买箬笠,一棹飘然烟雨舟。不须强预家国忧,亦莫妄陈帷幄筹。
功名富贵两悠悠,惟有杜宇可与谋。

【注释】

堕:落。纨裤态:指富贵人家子弟的浮华习气。

蓼(liǎo)花荻(dí)叶:指秋天的景物,也指穷困潦倒的境遇。解忧:解除忧愁。鸬鹚(lú cí):水鸟名。白鹭:水鸟名,形似鹭,羽毛纯白色。兜鍪(móu):古代战士头盔。岑岑:高峻貌。买箬笠(ruò lì):买竹编笠。棹(zào):船桨。杜宇:即杜鹃,俗称“子规”,又名“布谷”。

悠悠:长久。谋:谋划。

【赏析】

这首七绝,作者用反语的手法,借咏物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看法及自身的处境。

首句“一叶落知天下秋”,是说看见落叶就知道秋天到来。这是说看到一点征兆就以为全是这样的道理。这里用来象征社会已到了衰败的地步。接着“三齿堕矣吾生休”,是说自己已经衰老,不能再有所建树了。这两句是说人已经到了老境,应该懂得及时罢手,不再多此一举。

第三句“诗人未脱纨裤态”,是说那些没有摆脱旧日贵族子弟习气的人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纨裤”指穿纨素做裤子的富贵人家子弟,也泛指有钱有势的人。这句是说这些人物还保持着他们过去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而不愿改过自新。

第四句“尚乐华屋悲山丘”,是用典。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时代范蠡曾劝勾践灭吴国后要退隐于陶朱,他辞别越王时,“乃乘扁舟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后来,后人就用“陶朱、五湖”作隐居的代称。杜甫这里以范蠡自况,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华贵之家,但仍然怀念山林生活,向往归隐田园,表示不愿为权贵服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

第五、六句“蓼花荻叶可以解我忧,鸬鹚白鹭可以从我游”,是说即使身在穷愁困厄之中,也能从自然界中解脱出来;即使身处困境,也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第七句“君看貂蝉与兜鍪”,是说君王看那些戴冠盔、佩甲胄的武士们,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杜甫却指出这些人不过是徒有其表,不能真正地为国家效力。这两句诗批评了统治者只重武备,而忽视文治的错误做法。

第八句“等为岑岑压我头”,是说那些武将头戴战盔,身披铠甲,威风凛凛,气势逼人。而杜甫却感到他们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局面的不满情绪。

最后两句“岂知石阑干下买箬笠,一棹飘然烟雨舟”,“岂知”二字写出了诗人意外的心情。原来,诗人本打算在石栏杆下的水边买一把竹编的斗笠,划一条小舟在烟雨蒙蒙的江面上逍遥度日。可是,没想到的是,那把斗笠和那条小船竟成了他最后的归宿。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在讥刺当朝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一味求富贪奢,以致弄到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的地步。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希望出现一个清明的政治新局面的愿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消沉,不因个人遭受打击而灰心丧气,仍然保持乐观精神,继续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