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世八十馀,日夜迫衰老。
中年所筑舍,倾坏当官道。
每逢风雨夕,性命凛莫保。
况此芦竹藩,何恃不摧倒。
今朝手自葺,不暇避涂潦。
鸡豚有限隔,门巷得锄扫。
岂惟御盗窃,亦足慰怀抱。
阴云忽四垂,见事幸差早。
【注释】
①作篱:建起篱笆。篱,栅栏。②生世八十馀:活到八十多岁。生世,在世。③日夜迫衰老:一天天地逼近老年。迫,临近。④中年所筑舍,倾坏当官道:中年以后建造的房屋,倒塌了堵塞官道的篱笆。⑤每逢风雨夕,性命凛莫保:每到风雨来临的时候,生命就岌岌可危。⑥何恃不摧倒;靠什么不倒下?恃,凭借。⑦鸡豚有限隔:鸡和猪是有限的,不能经常供应。⑧门巷得锄扫:门前的小路需要锄草打扫。
⑨岂惟御盗窃:难道只为了御防盗贼吗?御,防御。⑩亦足慰怀抱:也足以安慰自己的胸怀。怀抱,这里指心情、抱负。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晚年自修篱垣以御盗贼之事。诗中表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难与孤独,反映了当时战乱的社会现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之情。
首联“生世八十馀,日夜迫衰老”,是说活到八十多岁时,一天天接近老年。诗人用一“迫”字,突出了时间推移的紧迫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
颔联“中年所筑舍,倾坏当官道”,写诗人在中年时期建造的住宅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了,阻断了官道。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困境,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颈联“每逢风雨夕,性命凛莫保”,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风雨之夜所面临的困境,生命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慌与不安。
尾联“况此芦竹藩,何恃不摧倒”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进行了总结。他说,如今只剩下了芦苇和竹子作为屏障,这些简陋的篱笆怎么能抵挡得住风雨呢?这里的“何恃不摧倒”,既包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
诗的最后四句“今朝手自葺,不暇避涂潦;鸡豚有限隔,门巷得锄扫;岂惟御盗窃,亦足慰怀抱;阴云忽四垂,见事幸差早”,则展现了诗人晚年的自我修养和生活态度。他亲自动手修缮篱垣,虽然忙于修补道路却无暇躲避暴雨;虽然家中的鸡猪数量有限,但仍然能保持门内的道路干净整洁。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又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展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年生活的刻画,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遭遇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