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烟屯不散,疋素横郊原。
雨细不湿衣,著水始见痕。
踌躇意自佳,未遽掩衡门。
一一送归鸦,枫林犹未昏。
念昔寿州归,绍兴初纪元。
阖门过百口,一身今独存。
不死实有命,送老三家村。
躬耕幸得食,万事不足论。

【注释】

衡门:横木为门。感旧:回忆往事。苍烟:浓烟。疋素:白色的布。郊原:郊外。雨细:雨点细小,不沾湿衣物。著水始见痕:雨落在身上时才显露出湿润的痕迹。踌躇意自佳:徘徊留恋的心情是好的。未遽掩衡门:没有匆忙关上衡门。一一送归鸦:一只只送别的乌鸦。枫林犹未昏:傍晚时分还未变黄的树林。念昔寿州归:回忆起当初从寿州(今安徽寿县)归来的情景。绍兴初纪元:绍兴是南宋的都城,元丰元年(1078)苏轼由杭州调知密州,任上作此诗怀念故乡和亲人。阖门:全家。过百口:养活一家人。不死实有命:自己能够生存下来实在是命中注定。三家村:即“三径”,泛指乡间小道。躬耕:亲自耕种。幸得食:幸好能吃饱饭。万事不足论:一切都不值得谈论了。

【赏析】

《衡门感旧》是苏轼在密州任上所作七律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是作者在密州任上所写,当时诗人已经52岁,他离开朝廷已有三年,在密州任职期间,曾一度想回朝廷做官,但被拒绝。因此,他写下这首怀乡思亲的诗篇。

开头两句:“苍烟屯不散,疋素横郊原。”苍烟,即烟雾。疋素,即白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密州的郊外原野上,笼罩着浓雾。白色的布巾铺陈在郊野之上。

“雨细不湿衣,著水始见痕。”雨下得很小,所以不沾湿衣服,只有在雨落于身上时才看到湿痕。这句诗意在说明密州天气的变化无常,忽晴忽阴,使人感到有些凄凉寂寞。

“踌躇意自佳,未遽掩衡门。”徘徊留恋的心情是好的,没有匆忙关上家门。这句诗意在说明诗人对目前的处境并没有感到十分沮丧,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一一送归鸦,枫林犹未昏。”一只只送别的乌鸦,黄昏的时候还没有落到林子里面。这里的“归鸦”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念昔寿州归,绍兴初纪元。”回忆起当初从寿州归来的情景,那是在绍兴初年,也就是公元1131年左右。

“阖门过百口,一身今独存。”全家人都已离开了人世,而自己却依然活着,真是命运多舛啊。

“不死实有命,送老三家村。”之所以能够活下来,确实是命中注定。现在自己在乡下躬耕自足,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生活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