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暑尚薄,孤村日尤长。
僧坊初施浴,行路亦馈浆。
老我绝人事,终日坐虚堂。
南北两松棚,细细吹清香。
堂中无长物,独置湘竹床。
我睡仆亦休,睡觉谁在傍。
起坐拭两眦,小山郁苍苍。
安得乌有生,俱老无何乡。
【注释】
薄暑:指初夏季节的炎热。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暑尚薄:天气还不是很热。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孤村日尤长:村庄在夏日显得特别漫长,因为太阳高悬,阳光炙烤下。僧坊:佛教寺庙。施浴:洗热水澡。行路:行人。馈浆:送水给行人喝。老我:作者自称。绝人事:脱离世俗事务。终日坐虚堂:整天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无事可做。南北两松棚:指房舍前后各有松树搭成的凉棚。细:形容声音轻微、柔和。吹清香:风从松棚中穿过,发出轻微的清香。堂中无长物:房间里没有多余的东西。独置湘竹床:独自放着一张湘妃竹编的床。湘竹:湘妃竹。湘妃竹是湖南出产的一种竹子,因传说中湘夫人爱竹而得名。我睡仆亦休:我睡着了,仆人也休息了。谁在傍:是谁在旁边呢?谁:代词,指作者的妻子或妻子的侍女。小山郁苍苍:小山上郁郁葱葱,一片青翠。小山:小山峦。苍苍:茂盛的样子。安得乌有生:谁能得到像乌鸦一样长生不老的人。安得:哪里能够;如何能够得到。乌有生:指仙人或神仙。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仲夏时节,独守一室,无所事事,闲适而感伤的情景。诗以“薄暑”为题,点明时令,说明诗的内容主要反映夏天的炎热,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心境和处境。
开头三句“仲夏暑尚薄,孤村日尤长。”交代了时令和季节特征。仲夏之季,烈日炎炎,暑气逼人,这是炎热的季节。但在这个季节里,孤寂的村庄却似乎更长一些,因为人们都在忙于田间劳作,很少外出活动,所以村庄就显得更加漫长了。
接下来四句“僧坊初施浴,行路亦馈浆。”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景象。僧人刚刚在寺里洗过澡,行人也在忙着送水给行人喝。这里既表现了农村的宁静与和谐,又暗示了主人公的清静与寂寞。
五至八句“老我绝人事,终日坐虚堂。南北两松棚,细细吹清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脱离了世俗的纷扰,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整天坐在空旷的房间里,无事可做。他眺望着房舍前后各有松树搭成的凉棚,感受着清风拂过的细微之声,仿佛闻到了松木散发出的阵阵清香。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堂中无长物,独置湘竹床。我睡仆亦休,睡觉谁在傍?”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人独自一人躺在湘妃竹编的床上,听着风吹过松棚发出的细微之声,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慨。然而,他的仆人也早已休息了,没有人陪伴着他度过这个漫长的夜晚。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起坐拭两眦,小山郁苍苍。安得乌有生,俱老无何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起身坐起,擦拭着眼角的泪水,眼前浮现出小山郁郁苍苍的景象。他不禁感叹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无法再找到那个可以摆脱世俗纷争的理想国度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示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农村的生活面貌和风俗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