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农耕泽泽,吴牛耳湿湿。
农功何崇崇,农事常汲汲。
冬休筑陂防,丁壮皆云集。
春耕人在野,农具已山立。
房栊鸣机杼,烟雨暗蓑笠。
尺薪仰有取,断履俯有拾。
洪水昔滔天,得禹民乃粒。
食不知所从,汝悔将何及。
孩提同一初,勤惰在所习。
周公有遗训,请视七月什。

诗句释义

  • 吴农耕泽泽:这句诗意味着吴地农民耕作时的情景。”泽泽”形容土地湿润,可能由于春雨的滋润或是灌溉后的效果。
  • 吴牛耳湿湿:吴地的牛因为天气潮湿而显得耳朵也沾湿了,这里用比喻说明农民劳作时汗水多,环境湿润。
  • 农功何崇崇:这里的“崇”意为高、重。诗人在强调农田耕作的重要性和农民工作的繁重程度。
  • 冬休筑陂防:”陂”指的是水坝或池塘,”筑”指建设。这句话描述冬天休息时,农民们正在修建水坝以备来年防洪。
  • 丁壮皆云集:这里的“云集”形容人群聚集的样子,丁壮即成年男子,都集中在这里,可能是指参加劳动或者商讨农事。
  • 尺薪仰有取:这里的“尺薪”指的是一捆干柴,“仰”意为向上,“有取”表示可以取到。意思是说,虽然农活辛苦但能获得足够的燃料,说明农活虽苦但能有所收获。
  • 断履俯有拾:断履指的是断了跟的鞋,“俯有拾”表示在地上可以捡起很多被折断的鞋。这是说农民劳作时鞋子经常破损,但仍能找到材料修补。
  • 洪水昔滔天:这句提到历史上的大洪水,”滔天”形容洪水泛滥之严重。
  • 得禹民乃粒:这里用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粒”是古代计量单位,10斗米为一”粒”。这句诗意指只有像大禹这样的英雄才能治理好洪水,让百姓得以生存。
  • 食不知所从,汝悔将何及:这句表达的是粮食短缺时人们不知道如何应对,如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粮食问题的重视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 孩提同一初,勤惰在所习:从小一起长大的人,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勤劳与懒惰。这两句强调了教育和习惯的力量。
  • 请视七月什:这里的”七月什”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节日,或者是某种物品(如农具、工具等),诗人在此请求读者查看相关的记载或资料。

译文

  • 吴地的农夫在田野中辛勤耕作。
  • 他们的劳作多么繁重啊!
  • 冬天里,他们在休息时也在修水利堤。
  • 到了春天,农夫们都回到了野外,准备春耕。
  • 房子的门框上响着纺织机的声音,
  • 烟雨朦胧中,蓑衣笠帽下的人们。
  • 即使是一捆干柴也有取之不尽的地方,
  • 断破的鞋子随处可见,可以拾起来再利用。
  • 历史上曾经有过滔天的洪水,
  • 只有在像大禹那样英明的领导者带领下,人民才能渡过难关。
  • 粮食不足时,我们无从下手,只能感叹时间无法回到过去。
  • 小时候我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勤奋与否都取决于我们的习惯。
  • 最后诗人请求大家看看关于七月节的相关记录。

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农民在农忙季节的辛劳,通过具体的劳作场景和个人感受,展示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坚韧的生活态度。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结构的特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得禹民乃粒”,诗人不仅赞颂了大禹治水的功绩,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农业文明的尊重。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