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歊行中天,曼肤汗翻水。
纤絺薄如雾,不异铠被体。
散发垂两肩,万事弃不理。
寸阴若度岁,日暮何可俟。
颇闻交广间,暑又烈于此。
此如不可耐,彼岂皆暍死。
聊当扶短策,北涧弄清泚。
岂必拜赐冰,恩光动闾里。
【注释】苦热:炎热的暑天。炎歊:盛暑。中天:正午时分。汗:汗水。曼肤:肌肤细腻。纤絺:薄纱。雾:像雾一样的衣服。铠被:铠甲,指代防暑服。散发垂两肩:头发松散披于肩上。寸阴:一刹那的时间。度:经历。日暮:傍晚。彼:指交广间。彼岂皆暍死:难道他们都因酷暑而死?彼:代指南方炎热的地方。聊当:姑且,暂且。短策:手杖。北涧:山间的小溪。弄清泚:使溪水清澈见底。清泚:水清如洗。恩光:恩泽。动闾里:感动邻里。
【赏析】《苦热》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之中,表现了作者在酷暑之中的烦躁和无奈,以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片刻安宁的愿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清新别致的小诗。
首联“炎歊行中天,曼肤汗翻水。”描绘了夏日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的场景,同时通过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酷热难耐的景象。“曼肤汗”,即形容皮肤因为出汗而变得细腻;“翻水”,即汗水如同水流一般倾泻而下。这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颔联“纤絺薄如雾,不异铠被体。”则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穿着轻薄的衣衫所带来的凉爽感受,仿佛置身于雾中的仙境一般,既清凉又舒适。这里的“纤絺”指的是丝织品制成的轻薄衣物,“铠被”则是形容其厚重程度,如同铠甲般贴身。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夏日的清凉,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清凉感觉的珍惜与向往。
颈联“散发垂两肩,万事弃不理。”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面对炎炎夏日时的无奈与烦躁。“散发垂两肩”,即形容作者将头发披散下来,以缓解身体的热量;“万事弃不理”,则表示除了这些琐事之外,其他一切都不再关心。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在炎炎夏日中的无奈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其他事情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尾联“寸阴若度岁,日暮何可俟。”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寸阴”指的是一刹那的时间,即白驹过隙之意;“度岁”则意味着一年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珍惜与敬畏,也暗示了他对于夏日时光短暂、易逝的感叹。
尾联“颇闻交广间,暑又烈于此。”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听闻南方炎热之地的炎热情况,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家乡。“交广间”指的是古代岭南地区,因其地处岭南、地处南方而得名;“暑又烈”则强调了当地夏季的酷热程度之高。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于不同地方气候差异的了解与认知。
尾联“此如不可耐,彼岂皆暍死。”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酷热的无法忍受之情和对于死亡的恐惧。“此如不可耐”即形容这种酷热难以承受;“彼岂皆暍死”则暗示如果所有人都因酷热而死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多么恐怖和可怕。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酷热的恐惧和忧虑,也反映了他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能和自我保护意识。
尾联“聊当扶短策,北涧弄清泚。”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寻找清凉之地的决心和行动。“聊当”意为姑且、暂且,表示虽然条件有限,但仍想尝试一下;“扶短策”则是指用手中的短棒作为支撑,以便更好地观察周围的景物;“北涧”指代北方的山涧;“清泚”意为清澈见底,形容溪水清澈透明。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酷热之中,但仍然愿意努力寻找清凉之所,并希望借助自然界的力量让自己暂时摆脱困境的心情。
尾联“岂必拜赐冰,恩光动闾里。”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恩泽的感激之情。“岂必”意为不必、不需要,表示即使没有朝廷的赏赐,自然恩泽也可以带来清凉和宁静;“闾里”指代邻里乡亲,泛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恩泽的珍视和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帮助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酷热的描绘和对自然恩泽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极端自然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和人间温情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