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九十翁,病起无气力。
拥杖牧鸡豚,乃是老人职。
一杯芋糁羹,孙子唤翁食。
既饱负朝阳,自愧尔何德。

【注释】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县,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曾隐居此地。九十翁:九十岁的老人。病起无气力:因病而起,体力不支。

拥杖:拄着拐杖。牧鸡豚:喂养鸡、猪等家禽家畜。乃是老人职:这是老人应该做的事。芋糁羹:用芋头和豆粉做的汤。

孙子:儿子。

既饱:吃饱了。

负:背负。朝阳:指初升的太阳。自愧:惭愧。尔:你。何德:有什么德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四年(809年)冬,退居故乡后所作。全诗写尽老来无所事事,只能做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内心充满了悲凉之感。

首句“稽山九十翁,病起无气力”,点出了作诗的时间和地点——家乡,也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九十岁的老人。因身体有病,无力起床做事,只能拄着拐杖,去放养那些鸡和猪。

次句“拥杖牧鸡豚,乃是老人职”,写出了老人的职责——牧养鸡、猪等家禽家畜。这两句一气呵成,笔法简练自然,毫不拖泥带水,读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第三句“一杯芋糁羹,孙子唤翁食”,写出了老人的生活状况——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能吃些简单的饭菜。这一句中“芋糁羹”是家常便饭,而“孙子唤翁食”则写出了老人被家人呼唤的情景,更显出他的孤独无依。

末句“既饱负朝阳,自愧尔何德”,是诗人的感慨之语。他虽然已经吃饱了,但仍然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没什么可以骄傲的资本,因为这一切都只是老人分内之事而已。这一句既是总结前面的诗句,也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使整首诗显得更为完整。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九十岁老人的描述,写出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它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的老人形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