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绷儿啼思塞酥,重床燎香驱群胡。
阿环锦袜无寻处,一夜惊眠摇帐柱。
朔方天子神为谋,三郎归来长庆楼。
楼前拜舞作奇祟,中兴之功不赎罪。
日光玉洁十丈碑,蛟龙蟠拿与天齐。
北望神皋双泪落,只今何人老文学。
【注释】
绣绷儿:刺绣。
重床燎香驱群胡:在香炉里焚香,以驱除北方的群胡。重床,指两重床。燎香,即焚香。
阿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的代称。
三郎:指唐代名将哥舒翰,字翰,排行第三,故称三郎。哥舒翰曾收复被吐蕃占据的河西、陇右等地。长庆楼,即长安城东北的长庆坊,是当时著名的歌舞场所。奇祟:奇异怪异的事情。
朔方天子:指唐玄宗。
神为谋:神灵为他谋划。
三郎归来:指哥舒翰凯旋归来。三郎,指哥舒翰。
老文学:老学者,指杨嗣复。杨嗣复与李德裕同朝为官。
【译文】
绣绷儿般的泪水,思念边塞的酥酪;重重床榻上,焚烧着香火,驱逐群胡。
阿环(杨贵妃)的锦袜无寻处,一夜惊梦,摇动帐柱。
朔方天子神灵为他谋划,三郎哥舒翰凯旋归来,长庆楼前拜舞作奇事,中兴之功不赎罪。
日光下的玉洁碑,高十丈,蛟龙蟠拿与天齐;北望神皋双泪落,只今何人老文学?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诗人通过咏叹唐玄宗和哥舒翰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全词采用叙事、议论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唐玄宗和哥舒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关注。
首句“绣绷儿啼思塞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唐玄宗在边疆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在边疆的生活状态。接着“重床燎香驱群胡”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唐玄宗在边疆的生活状态,他通过焚香来驱散群胡,表现出他的决心和毅力。然而,这种决心和毅力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诗人转向历史事件本身,“阿环锦袜无寻处,一夜惊眠摇帐柱”。这里,诗人用“阿环锦袜无寻处”来形容杨贵妃的失踪,而“一夜惊眠摇帐柱”则表现了唐玄宗在得知杨贵妃失踪后的心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唐玄宗的个人遭遇,也揭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唐玄宗的个人遭遇与历史背景进行对比,使得整首词更加深刻和有力。
在叙述了唐玄宗的个人遭遇之后,诗人转向历史事件本身,“朔方天子神为谋,三郎归来长庆楼”。这里,诗人用“朔方天子神为谋”来形容唐玄宗在边疆的策划,而“三郎归来长庆楼”则表现了哥舒翰的归来。诗人通过这两部分的描述,既展现了唐玄宗的战略眼光,又表现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
在描述了历史事件之后,诗人转向个人经历和情感,“楼前拜舞作奇祟,中兴之功不赎罪”。这里,诗人用“楼前拜舞作奇祟”来形容哥舒翰在长庆楼前的拜舞,而“中兴之功不赎罪”则表现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诗人通过这两部分的描述,既展现了哥舒翰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又表现了他对历史的评价。
诗人再次转向历史事件,“日光玉洁十丈碑,蛟龙蟠拿与天齐”。这里的“日光玉洁”形容碑文的光辉,而“蛟龙蟠拿与天齐”则表现了碑石的高大。诗人通过这两部分的描述,既展现了碑文的辉煌,又表现了碑石的威严。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借代手法,将碑文比作蛟龙,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和有力。
诗人再次转向个人经历和情感,“北望神皋双泪落,只今何人老文学”。这里的“北望神皋”形容诗人眺望北方的情景,而“只今何人老文学”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看法和感慨。诗人通过这两部分的描述,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反映了历史的背景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