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暑倦长道,呼童戒宵征。
三更渡前溪,溪水清且鸣。
舟人自相唤,炬火如疏星。
俯视乱石多,仰见北斗横。
微微白露下,磔磔宿鸟惊。
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
光采散草木,凉意侵冠缨。

这首诗的译文是:

在炎热的夏季,我因为长途跋涉而感到疲惫,于是叫醒我的仆人准备出发。

深夜时分,我在月光下渡过了前溪,看到溪水清澈且发出声响。

船上的人相互呼唤,火光如同稀疏的星星一般照亮了前方。

俯视乱石多处,仰见北斗横空。

微风吹过,带来微微的凉意,使我感到心旷神怡。

走出树林,月亮已经渐渐明亮起来。

月光洒在草木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凉风习习,吹得人感觉凉爽舒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旅行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夜晚旅行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旅途中的美景和自然的热爱。

第一句“畏暑倦长道,呼童戒宵征。”描绘了诗人因天气炎热而感到疲倦,需要召唤仆人准备出发的情况。

第二句“三更渡前溪,溪水清且鸣。”则是具体描述了在深夜时分,月光下的前溪,水面清澈且发出声响,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三、四句“舟人自相唤,炬火如疏星。”则进一步描绘了船上的人相互呼唤的景象,火光如同稀疏的星星一样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第五、六句“俯视乱石多,仰见北斗横。”则是通过俯视乱石多和仰见北斗横,表现了夜晚山间景色的幽静之美。

第七、八句“微微白露下,磔磔宿鸟惊。”则描绘了夜晚降临时,白露覆盖大地,宿鸟被惊动的场景。

最后两句“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则是描述诗人乘坐着由竹子制成的轻便轿子走出树林,看到月亮逐渐明亮起来的景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夜晚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