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以后谁堪数,名满东南震昔贤。
旧论当时存喘息,微波今日塞天渊。
承平格力回全盛,人物风流继往年。
太息何人知所自,此心时复一潸然。
【注释】中兴:指宋孝宗时。东南震昔贤:东南地区震动着前贤的名声。旧论:过去的评论。存喘息:指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格力:才能,本领。全盛:完全兴盛。人物:指人才。风流:风采才华。太息:长叹。知所自: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潸然:流泪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所作。当时作者任建康通判,与吕东莱同朝为官,所以有“挽吕东莱”之题。诗中对吕东莱作了全面的评价,既赞颂他名满东南的辉煌业绩,又指出他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既赞美他的人才和风度,又指责他的为人,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王朝苟安江南半壁河山,不思恢复中原的愤懑之情。
首句“中兴以后谁堪数”点明题目中的“中兴”,即宋孝宗隆兴年间,也就是诗人任建康通判之时。“谁堪数”是说谁能与中兴时的吕东莱相比?这实际上是诗人对吕东莱的一种肯定和赞扬。因为只有真正杰出的人才,才配得上被“数”。
次句“名满东南震昔贤”进一步说明诗人对吕东莱的赞赏。这句诗不仅表明了吕东莱声名远播,而且突出了“震昔贤”四字。诗人认为,在中兴时期能够与吕东莱相媲美的人物不多,而吕东莱正是其中之一。
第三句“旧论当时存喘息”是对吕东莱的另一种批评。这句诗的意思是:过去人们评论当时的吕东莱是有气无力地苟安一时的人。“存喘息”三字用得极妙,既表现了他的软弱无能,又表现出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仍然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末联两句“承平格力回全盛,人物风流继往年”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吕东莱。“承平”二字概括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表明了吕东莱所处的历史环境。“格力”一词则是指人的才能和本领,“全盛”一词是指人的事业或事业达到顶峰。这两个词语都用得很精彩,既显示了吕东莱的才能和本领,又表现了他事业的全盛。最后一句“人物风流继往年”则是对吕东莱的另一种评价。这句诗的意思是:吕东莱这个人很有风度才华,他在以前的年代就已经闻名遐迩了,只是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罢了。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吕东莱的赞赏和批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南宋朝廷苟安江南半壁河山,不思恢复中原的悲愤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