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殿檐阴石汇泉,针鱼苔净乐回旋。
持杯挹取虽无暇,照影心肠更洒然。
【注释】:
1、故殿檐阴石汇泉,针鱼苔净乐回旋。
2、持杯挹取虽无暇,照影心肠更洒然。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旧殿的屋檐下聚集着泉水,像针鱼一样的苔藓洁净如新;我拿着酒杯去舀水,虽然无暇顾及它,但看到水面映出的自己的影子,心里却十分舒畅。
首句“故殿檐阴石汇泉”,写的是诗人来到无相寺兰若的所见所闻。故殿,即旧殿,是指过去曾经有佛祖讲经说法的大殿;檐阴,指屋檐下的阴影。石汇泉,指石上积水形成的小潭,即所谓“石汇”。作者在这里写到了“石汇”这个景物,说明他来此之前,曾在山下的山涧小河边流连过一番。这一句是第一景。第二句“针鱼苔净乐回旋”,写的是在“石汇”边看到的一幕:在石缝中生长着一种苔藓,像针一般细长而尖锐,它们在石头上聚积成堆,形成了一片绿色的世界。作者用“针鱼”来形容这种苔藓,形象生动。作者在描写这一景观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他拿起杯子去接水的时候,觉得手中的杯子好像被针鱼刺破了似的,因此没有来得及喝一口水便匆匆忙忙地跑开了。第三句“持杯挹取虽无暇”,写的是诗人刚刚离开石汇潭边,就急忙跑到了慈云岭上的崇寿寺。这里,诗人用“持杯挹取”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意谓手头的事情太多,时间太紧迫,因此拿杯子去接水的动作显得有些仓促。第四句“照影心肠更洒然”,说的是诗人在崇寿寺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看着水中的倒影,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内心的欢乐和满足。这里的“心肠”“洒然”,指的是心情非常舒畅,非常愉快。
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细腻的描绘,将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前两句主要描写的是“石汇潭”,后两句则描写的是“崇寿寺”,通过这两个场景,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在古寺的石阶下,有一处清澈的小潭,潭边长满了针鱼苔,绿得发亮;在崇寿寺内,有一座巍峨的佛像,它矗立在那里,似乎随时都在向信徒们传递着佛法的力量。诗人在写这两处景色的时候,都用了“针鱼”这个词汇来形容苔藓,可见他对这一细节的观察是多么敏锐。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都弥漫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同时,他也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这些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既有形式上的美丽,又有内涵上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