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有炎曦。
林深纵怯湖风猛,更为支筇立少时。
《臞庵书事四首其一》的诗句为:“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有炎曦。”。
张镃(1153—1221?),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词创作者。他出身于显赫的家庭,是宋南渡时期名将张俊的曾孙,刘光世的外孙。张镃不仅在文学上有杰出的贡献,他还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并且对音乐、书法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臞庵书事四首其一》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畦丁相引绕园行,
曲涧斜穿竹最奇。
岂容长夏有炎曦。
林深纵怯湖风猛,
更为支筇立少时。
诗中第一句“曲涧斜穿竹最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曲涧穿过竹林的奇特景象。这里的曲涧,即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穿过竹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诗人以“曲涧”和“竹林”为元素,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竹林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独特欣赏。
第二句“岂容长夏有炎曦”,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天的态度。在漫长的夏日里,阳光炙热无比,人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然而,诗人却认为炎热的夏天不应该存在,因为它与曲涧斜穿竹的景象格格不入。这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季节更迭的敏感性。
第三句“林深纵怯湖风猛”,则是诗人对于山林深处的感受。尽管山林深处可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是诗人仍然勇敢地面对,并在这里寻找心灵的慰藉。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更为无筇立少时”,则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湖边的情景。这里的“筇”是一种手杖,诗人用它来支撑自己,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坚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坚韧和不屈。
张镃的《臞庵书事四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