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黏成什伯,峰耸若山王。
攻处须犀铁,持来出蟹汤。
梅花霜后味,竹色酒边香。
坐忆游闽乐,今年始得尝。

【注释】

相黏:指蛎子。什伯:形容数量极多。峰耸:形容山峰高峻。攻处:指烹煮的方法。须犀铁:指烹调时需用犀角铁器。出蟹汤:指蟹羹,是一道美味。梅花:指梅花蟹。霜后味:即蟹的滋味,因螃蟹冬天冬眠后,春天苏醒时味道鲜美。竹色酒边香:形容酒中竹子的味道。

【赏析】

首联“相黏成什伯,峰耸若山王。”写食蚝的情景。“相黏”句以“相黏”二字点明“食蛎”,说明诗人与友人一起品尝了美味的牡蛎。“成什伯”意谓众多,形容食蚝者众多。“峰耸”句以夸张之笔写海蛎山之高。“若山王”则形容海蛎山高峻如王。

颔联“攻处须犀铁,持来出蟹汤。”描写烹煮的方法及吃法。这两句诗分别从“处”和“持”两个方面来写。“须犀铁”意谓烹煮时要用犀角铁器来烧火煮制,以保持其鲜美的口味;“出蟹汤”意谓将烹好的海蛎捞出放在蟹羹中。

颈联“梅花霜后味,竹色酒边香。”描绘了食蚝时的环境和情趣。“梅花”句以梅花比喻食蚝时品尝到的蟹肉之鲜。“霜后”句意谓冬天食用,因为冬天冬眠后的螃蟹在春天苏醒时,最为鲜美,所以说是“霜后味”。 “竹色”句意谓在品尝海鲜时,酒的香味与竹叶的香气相互交融,令人陶醉。

尾联“坐忆游闽乐,今年始得尝。”抒发了诗人对当年游闽地品尝牡蛎的回忆以及今日终于尝到了美味而感到高兴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食蛎的情景、烹法、吃法、环境和情趣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