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冻蚁欲浮白,主人醉呼嗔恶客。
到床不省雪作魔,半夜扶头惊晓色。
因风初爱横斜好,侵户更怜飘洒密。
为梅洗妆却铅粉,与竹护萌封茧栗。
瀛州有士漫为郎,要看诸郎上槐棘。
不妨病骨倚故絮,且忍饥肠待新麦。
君今笔阵独横扫,冷屋无人夜鸣镝。
快雪快晴吾弗忧,君诗自有回天力。
【注释】瓮:酒器。冻蚁:指冬日冰冻的蚂蚁。白:一作“白堕”,即酒。主人:诗人自况。嗔恶客:责骂客人。作魔:使……发狂。半夜:一作“寒夜”。扶:用手扶着。头:一作“首”。惊晓色:惊醒了黎明的曙光。因风:乘风。横斜好:随风斜向,形容雪花飘洒的样子。侵:侵袭、侵入。更怜:更爱。为梅洗妆却铅粉:像给梅花化妆一样,用雪清洗掉身上的铅粉。梅:一作“梅萼”。洗妆:比喻雪花。铅粉:一作“铅华”。与竹护萌封茧栗:像保护嫩笋那样,用雪封住它的嫩芽和壳上的茧子。瀛州有士漫为郎:指张耒(1042-1107),字文潜,一字圣虞,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张乖崖集》一卷。漫为郎:闲来无事,随便写写诗而已。槐棘:一作“槐树”。槐木坚硬,常用以比喻人才。上:一作“登”。不妨病骨倚故絮:不要嫌弃我瘦弱的身体。倚:靠。故絮:旧时用来裹物或裹人的棉花。新麦:一作“新禾”。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友人席间对雪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每联五句,中间两句互文见义。
第一联:“瓮中冻蚁欲浮白,主人醉呼嗔恶客。”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寒冬腊月里雪落瓮中的图景。“瓮中冻蚁”写出了冬天的寒冷以及积雪覆盖的情景;“欲浮白”则描绘出积雪厚重到了几乎要溢出瓮口的程度,可见雪下得之大、之厚。“主人醉呼嗔恶客”,这句诗则揭示了主人喝醉后的无礼行为:他竟然因为客人的到来而责怪客人,甚至大声斥责对方,让客人感到生气。
第二联:“到床不省雪作魔,半夜扶头惊晓色。”这两句诗继续描述了主人醉酒后的行为。当客人被请入房中时,主人却没有注意到外面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以至于将屋内的家具都遮盖住了。等到半夜时分,客人被窗外的大雪所惊醒,看到天空中的太阳刚刚露出一丝光芒,心中不禁感到惊讶不已。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客人被雪压垮的景象,以及主人醉酒后对客人的无理取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忍俊不禁。
第三联:“因风初爱横斜好,侵户更怜飘洒密。”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雪的形态和特点。“因风初爱横斜好”指的是由于风的作用,雪花开始呈现出一种横斜的形态,这种形态更加迷人;“侵户更怜飘洒密”则是说风势更强的时候,雪花更加密集地飘落,给人一种更加浓厚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雪花形态的描写,展现了雪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第四联:“为梅洗妆却铅粉,与竹护萌封茧栗。”这两句诗则转向了自然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诗人想象自己仿佛是在为梅花进行化妆,用雪清洗掉它表面的铅粉,使它变得更加清新脱俗;同时他也想象着竹子在雪中生长得更旺盛,就像它保护着嫩芽和壳上的茧子一样。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认为自然万物都是值得欣赏和珍视的。
第五联:“瀛州有士漫为郎,要看诸郎上槐棘。”这两句诗则转向了现实生活场景。“瀛州有士漫为郎”指的是张耒这个人,他在瀛州这个地方闲居无事,随意地写诗消遣。“要看诸郎上槐棘”则是指张耒想要看看其他的人能否像他一样有才华,能够登上仕途,进入官场之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期待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六联:“不妨病骨倚故絮,且忍饥肠待新麦。”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对食物的渴望之情。“病骨”暗示着诗人身体已经虚弱不堪,需要依靠一些柔软的东西来支撑;“饥肠”则是指他的饥饿感非常强烈,需要等待新的食物来补充能量。这两句诗通过对诗人身体状况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艰辛生活和对未来的期望之情。
第七联:“君今笔阵独横扫,冷屋无人夜鸣镝。”这两句诗则是对诗人自己的赞赏之词。“君今笔阵独横扫”指的是诗人现在独自挥毫泼墨,书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冷屋无人夜鸣镝”则是说在这寂静的夜晚,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忙碌着,发出声响如同在战场上鸣响的弓箭一般响亮而有力。这两句诗通过对诗人创作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