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此地征尘染,谁与山川还旧观。
九华小样出君家,要续个中消息断。
此郎与山对立玉,几上重重见陵谷。
安知可备宫架悬,乐府待之八音足。
他山岂无石一拳,如琮断方璧断圆。
不如此峰真巧具,六窗七窍俱天然。
君今落帆锡山近,挈石寻泉丫无恨。
会须漱石更枕流,世事入门君勿听。

【注释】

  1. 灵壁石:指太湖中的灵壁山。灵壁山又名石笋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中。2. 十年:作者自指,十年前离开苏州时的情景。征尘染:指旅途风尘。3. 谁与山川还旧观:指谁还能使山水恢复旧观。4. 九华小样:指九华山的景致。5. 个中消息断:指这里的消息已经中断。6. 此郎:此君,指自己。7. 几上:案头上。8. 陵谷:指山河变迁。9. 安知:何人。可备宫架悬:指可以用来悬挂宫殿的梁柱。10. 乐府:指《乐府诗集》,一部收录汉魏至唐代音乐、诗歌作品的重要典籍。八音: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体系,包括音律、声调等八个方面。足:足够。11. 他山岂无石一拳:指其他山峰也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峰,并非只有灵壁山有这种巨石。12. 六窗七窍俱天然:指巨石上有六扇窗户和七个孔道,非常奇特。13. 君今落帆锡山近:现在诗人停舟于锡山附近。锡山在江苏无锡市西南,因锡而名。14. 挈石寻泉:提着石头寻找清泉。丫:通“崖”,高峻的山崖。15. 世事入门君勿听:指世间纷扰之事你不要听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写的是太湖中的灵壁山。诗中用典较多,但并不晦涩难懂,读来颇有趣味。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第一段,后四句为第二段。第一段主要写诗人对灵壁山景色的回忆,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二段则抒发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看法。整首诗句式简练,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回忆十年前离开苏州时的景色,那时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然而诗人却不得不踏上征途去外地做官。这句中“征尘”二字,既写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又表现了他内心的惆怅和无奈。接着,诗人写到“谁与山川还旧观”,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还旧观”是指让家乡的山水恢复旧日的美丽。然而,现实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他转而想到了九华山的美景,希望那里能成为新的故乡。
    诗人开始描绘九华山的美景。他说:“九华小样出君家。”意思是说,九华山上的美景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陶醉不已。然后他又说:“要续个中消息断”,意思是想要继续欣赏这画卷中的美好景色,却发现消息已经中断了。这里的“消息断”指的是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信息不通。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自己。他说:“此郎与山对立玉,几上重重见陵谷。”意思是说,自己就像是一块玉石一样,与九华山相对立。同时,他也看到了大地的变化——山河已不再是原来的山河了。这里的“陵谷”指的就是大地的变化。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对九华山美景的描绘。他说:“安知可备宫架悬,乐府待之八音足。”意思是说,不知道谁能像宫殿一样将九华山装饰得如此美丽,让乐府的诗歌也足以赞美它。这里的“乐府”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音乐体裁,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不希望被世间的事情所困扰,只想静静地享受九华山的美景。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总结:“他山岂无石一拳,如琮断方璧断圆。”意思是说,虽然其他地方也有美丽的石景,但却没有像九华山这样独特的美。这里的“琮”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玉器,形状像方璧和圆璧的结合体;“如琮断方璧断圆”则形容九华山的美与众不同,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