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野县自笙歌,风卷高云天似波。
谁谓楼前明月好,月明多处客愁多。
诗句输出:自上元后闲作五首
译文:
喧哗的郊外县城,自鸣笙歌,高云被风席卷,天空宛如波澜。谁能认为这楼前的明月如此美好?但月色明媚的地方,客人们的愁绪更多。
注释:
- 喧喧野县:描述县城周围的声音喧闹和自然景色。
- 自鸣笙歌:指人们自发地放声歌唱,庆祝节日。
- 高云:形容云层高远,壮观。
- 波澜:比喻天空的广阔与变化多端。
- 谁谓: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怀疑或否认。
- 明月好:强调月亮的美丽和价值。
- 月明多处:说明月光照耀下的多个地方。
- 客愁:指客人心中的忧愁或不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后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活动,反映了节日过后的宁静与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节日的热闹与节日后的寂静,表达了对节日繁华之后的空虚感。同时,通过询问“谁谓”一词,引出了对节日美景背后可能隐藏的忧虑或孤独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节日气氛的变迁及其带来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