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疑路断,古寺忽开门。
乔木风霜急,荒崖云雨痕。
朝霞明翠霭,秋雨濯岚昏。
幽鸟不避客,闲云时入轩。
重萝深更绿,碧涧浅无浑。
宝地黄金布,飞泉白玉喷。
庭闲卧驯鹿,果熟引王孙。
禅静石为室,客迷桃满园。
每悲尘世幻,方信梵王尊。
野实饥堪荐,阳崖冬自温。
便当安寂寞,何事走歊烦。
清梵晨斋启,高松夜枕喧。
逢人休问道,得意已忘言。
直指曹溪路,劳将贝叶翻。
功名叹不偶,岁月去如奔。
久分疏轩冕,宁辞友玃猿。
从容岩客话,粗粝野僧飧。
即是平生乐,心期何日论。
这首诗是王维的《和柳郎中山谷寺翠光亭长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山深疑路断,古寺忽开门。
在深深的山中,我怀疑道路已经中断,但突然间发现一座古老的寺庙突然敞开了大门。
“山深”形容地势险峻;”门”指寺庙的门。
乔木风霜急,荒崖云雨痕。
- 高大的树木经受着风霜的考验,荒凉的崖壁布满了雨水的痕迹。
朝霞明翠霭,秋雨濯岚昏。
早晨的霞光照耀着清澈的雾气,秋日的细雨冲刷着山林的昏暗。
“明”和”翠”描述的是阳光和绿色的景象;”昏”是暗沉的意思。
幽鸟不避客,闲云时入轩。
- 鸟儿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悠闲的云彩时不时地飘进窗子。
重萝深更绿,碧涧浅无浑。
厚厚的藤萝更加浓绿,清澈的小溪里没有浑浊的水流。
“萝”指的是藤类植物;”深”和”更”都强调深度;”绿”形容色彩;”浑”是混浊的意思。
宝地黄金布,飞泉白玉喷。
这个美丽的土地像铺满金黄色宝石一样,飞流直下的泉水如同洁白的玉石般喷射。
“宝地”形容这个地方珍贵而美丽;”黄金布”比喻土地如黄金般宝贵;”白玉喷”比喻飞泉如白玉般清澈。
庭闲卧驯鹿,果熟引王孙。
庭院里安静地躺着一只温顺的鹿,成熟的果实吸引着贵族子弟前来采摘。
“驯鹿”是指温顺的动物;”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或贵族。
禅静石为室,客迷桃满园。
寺院内石墙环绕着宁静的氛围,外来的客人被盛开的桃花迷离了心。
“禅静”描述了僧人修行时的平静状态;”石为室”表示用石头建成的房屋。
每悲尘世幻,方信梵王尊。
我常常感到世事的虚幻,才真正相信梵天的尊贵与崇高。
“悲”表达悲哀或感慨;”尘世幻”指世间事物的变化无常和虚无缥缈;”梵王尊”指的是佛陀或佛的地位崇高。
野实饥堪荐,阳崖冬自温。
野果虽苦却足以充饥,冬日的阳光也足够温暖。
“饥堪荐”意味着即使食物苦涩也能填饱腹;”阳崖冬自温”描绘了冬日阳光照射的景象。
便当安寂寞,何事走歊烦。
既然已经习惯了独自寂寞,又何必因为琐碎的事情而烦恼呢?
“安寂寞”指适应孤独的生活;”走歊烦”意即奔波忙碌让人感到烦恼。
清梵晨斋启,高松夜枕喧。
清晨进行清净的佛教修行仪式,夜晚则在高高的松树上安然入睡。
“清梵”指的是清净的佛语或修行;”晨斋启”指的是清晨进行的宗教活动;”高松夜枕喧”描绘了夜晚高高的松树和喧闹的梦境。
逢人休问道,得意已忘言。
遇到他人不必询问问题,我已经达到了领悟的境界,不需要言语交流了。
“逢人”指遇到的每个人;”道”指佛教教义;”问”是提问的动作;”意”是内心的意思;”得意已忘言”表达了一种达到理解后不再需要语言交流的心态。
直指曹溪路,劳将贝叶翻。
直接指向禅宗的道路,费力地翻阅佛教经典的贝叶经来寻求指引。
“直指”意为直接指点、指明方向;”曹溪”可能是指禅宗的一个流派;”贝叶”是一种用来装佛教经文的贝壳;”翻”表示翻动、翻阅。
功名叹不偶,岁月去如奔。
感叹自己的功名未能实现,岁月匆匆流逝如同奔腾的流水。
“功名”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叹不偶”表示遗憾未能达成目标;”岁月去如奔”意味着时间过得很快,如同奔马一般不可阻挡。
久分疏轩冕,宁辞友玃猿。
长期远离华丽的车驾和冠冕,宁愿放弃与猿猴朋友相聚的机会。
“分”指离别;”疏轩冕”意即疏远豪华的车辆和官帽;”宁辞友玃猿”表示宁愿舍弃与猿猴朋友相处的时光。
从容岩客话,粗粝野僧飧。
在山中从容地与岩石上的客人交谈,粗茶淡饭地吃着简朴的野食。
“从容”形容态度镇定自如;”岩客”指山中的客人或隐士;”餐谈”表示交谈和用餐;”粗粝”形容食物简单粗糙;”野僧飧”指的是野僧吃的简陋食物。
即是平生乐,心期何日论。
这是自己一生的欢乐,心中却期盼着何时能有机会再次讨论此事。
“心期何日论”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愿望和期待,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机会再次谈论这些快乐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