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蔽高峰,台殿延晚色。
风声转谷豪,雨脚射山白。
东楼瞰虚明,龙甲排松柏。
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
撞钟寺门掩,晚霁尚残滴。
相携下山去,尘静马无迹。
归来解鞍歇,新月如破璧。
但恐桃花源,回舟已青壁。

《广化遇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节:浮云蔽高峰,台殿延晚色。

  • 浮云:指天空中的云朵。
  • 高峰:指的是山的最高处。
  • 台殿:指建筑物如寺庙等。
  • 延晚色:延续着傍晚的景色。

第2节:风声转谷豪,雨脚射山白。

  • 风声:指风吹的声音。
  • 转谷豪:山谷中回荡的风声仿佛雄壮。
  • 雨脚:雨水像箭一样射向山峰。
  • 射山白:形容雨水打在山上的景象,如同白色的箭矢。

第3节:东楼瞰虚明,龙甲排松柏。

  • 东楼:指东侧的建筑,可能是一个高台或观景楼。
  • 瞰虚明:从高处俯瞰空旷的地方。
  • 龙甲:这里比喻高大的建筑或山峦。
  • 排松柏:形容这些建筑或山峦的形状或排列,就像松树和柏树那样整齐。

第4节: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

  • 萧森:形容环境荒凉、冷清。
  • 异人境:不同于人间的境地。
  • 坐视:坐着不动地看着。
  • 动神魄:震撼心灵,使人感到魂魄都要被震出。

第5节:撞钟寺门掩,晚霁尚残滴。

  • 撞钟寺:可能是寺庙的名字,撞钟寺。
  • 晚霁:傍晚时分的雨后天晴。
  • 残滴:雨后水滴还挂在上面,没有完全滴落。

第6节:相携下山去,尘静马无迹。

  • 相携:一起走。
  • 无迹:没有留下痕迹。
  • 可能是指作者和同伴一起下山时,路上没有尘土飞扬,也没有马蹄声。

第7节:归来解鞍歇,新月如破璧。

  • 归来:回到住处。
  • 解鞍:卸下马鞍。
  • :休息。
  • 新月如破璧:新的月亮像碎裂的玉璧一样美丽。

第8节:但恐桃花源,回舟已青壁。

  • 桃花源:传说中的一个理想的地方,常常用来形容避世的理想之地。
  • 回舟:回到船上。
  • 青壁:青色的岩石,可能是指河边的石头或山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向往。首联写雨后的自然景色,颔联描绘风雨中的山谷和山间的飞雨,颈联通过“龙甲”形象地描写了建筑或山峦的雄伟,尾联则是对诗人心境的一种抒发。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景物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