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如汤釜,熏煮理亦足。
西风半夜雨,窗户一清肃。
那能惜摇落,共喜过炎燠。
老人亦晨起,稍进杯中醁。
【注释】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二:三伏天气就像热得发烫的锅,把人给熏熟了。西风半夜送来阵阵细雨,窗子一扫而净,清爽宜人。哪里还顾惜秋天的树叶凋零,一同欢欢喜喜享受凉爽的气候。老人也像小孩子一样早早起床,端起酒来小酌几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秋季节景象的诗。诗人在三伏天里,饱尝了酷暑之难耐,因而对秋天的到来感到欣喜和期待,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联“三伏如汤釜,熏煮理亦足”,写自己被炎热的三伏天折磨得苦不堪言,仿佛身在一口热气蒸腾的锅里,受着煎熬;又如同被烈日烤灼得筋疲力尽一般。“熏煮”一词用得十分贴切,不仅写出了夏日的酷热难耐,而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酷暑中的狼狈不堪。然而面对这样的艰难处境,他依然能够坦然接受,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生活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值得珍惜。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
颔联“西风半夜雨,窗户一清肃”,则是描绘了秋风乍起时的清新景象。“西风半夜雨”指的是秋夜的凉风伴随着一场及时的秋雨降临,使得整个夜晚都笼罩在一片清凉之中。而“窗户一清肃”则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夜中窗外的宁静与美丽。这里的“清”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窗外景色的清新宜人,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颈联“那能惜摇落,共喜过炎燠”,则是抒发了自己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摇落”指的是落叶纷飞的景象,而“炎燠”则是指炎热的夏天。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在谈论秋天的到来,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在经历了艰辛的考验后,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并欣然接受新的季节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尾联“老人亦晨起,稍进杯中醁”,则是以老人的形象作为比喻,进一步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这里的“老人”并非指真实的老人,而是诗人的自我比喻。他以一个年迈之人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像老人一样珍惜每一个清晨的时光,去品味生活的美好与意义。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
这首《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而感人的画面,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所传递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