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声久寂,三更霜已寒。
老人袖手坐,一气中自存。
自得此中趣,不与儿曹论。
但有老孟光,相对亦无言。
【注释】
万籁声久寂,三更霜已寒。
万籁:万物发出的声响。
老人袖手坐,一气中自存。
袖手:两手空着,无所作为。
一气:指天地间自然之气。
自得此中趣,不与儿曹论。
自得:自己感到愉快。
儿曹:年轻人,后常用“童曹”代称。
论:争论,辩说。
但有老孟光,相对亦无言。
孟光:人名,这里指陶渊明的朋友孟嘉。
【赏析】
《夜坐》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皆以“坐”字为主语,描绘了一位高士在深夜独坐时的心境和情态,表现了陶渊明超然物外、恬淡闲适的情怀。
首联“万籁声久寂,三更霜已寒”。寂静无声的环境,使人感到万籁俱寂;寒气袭人的三更时分,使人感受到天寒霜降。这两句写出了夜的静谧和冷清,为下文写“坐”作铺垫。
颔联“老人袖手坐,一气中自存”。诗人描写了一位老人在寒冷的夜晚里独自坐着,他袖手而坐,神态安详,仿佛一切世事都与他无关。这里的“一气”是指自然界的万物运行,而“自存”则是指老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颈联“自得此中趣,不与儿曹论”。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欣赏与满足,他并不需要与他人讨论或争辩这些琐碎的事情。这里的“儿曹”指的是年轻人或同龄人,他们往往喜欢争论和辩论,而诗人则更喜欢静静地思考和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尾联“但有老孟光,相对亦无言”。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朋友的赞美之情。他提到自己只有像孟光这样的人才能与之相对而坐,无需多言即可心意相通。这里的“老孟光”指的是陶渊明的朋友孟嘉,两人都是性情耿直、不慕名利之人。通过这首诗,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