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徵君。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注释】桓司马:桓温。征君:陶渊明。柴桑:东晋大司马桓温的别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柴桑,陶潜晚年归隐于此。五柳:指五柳先生。徵君:指征西将军陶侃,谥号靖节先生。九锡:皇帝给有特殊功业大臣的封赏,即车马、衣服、冠冕、斧钺、弓矢等物。芳秽:美丑善恶。万世闻:传诵到永远。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中人与陶潜相提并论,赞颂他们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风亮节。全诗共四句,前二句写桓温、陶潜两位高士;后二句写两位高士的结局,并作比较。首句说桓温是名门望族,陶潜也是名门望族,两人都是“征君”;次句说桓温死后,他的子孙仍不免被贬,而陶潜则终身隐居,不为权贵所屈,所以作者称他为“征君”。三句说桓温虽然已死,但他的声名仍可传世,但陶潜则不然了,他生前就不受世人所知,死后更无人问津,所以称他是“徵君”。尾句说桓温死后,他的子孙仍不免被贬,而陶潜则终身隐居,不为权贵所屈,所以作者称他为“徵君”。四句说桓温虽死,但声名仍在;而陶潜生前就不受世人所知,死后更无人问津。所以称他为“徵君”。最后两句说桓温死后,他的子孙仍不免被贬,而陶潜则终身隐居,不为权贵所屈。所以称他为“徵君”。整首诗通过对桓温、陶潜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