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蓬矢射四方,婴孩立志长可忘。莫学儿女漫弄芳,豪气当视交河郎。
边城入望千里长,臂韝时架角鹰苍。搏捷仍放韩卢狂,麇鹑日暮随登堂。
往来绝艺精飞枪,馀勇犹足吞顽羌。读书谁谓谷胜臧,盛时万钟远馈粮。
水输长川陆登冈,垂弓在櫜弩在床。蔽捍入阵牌居旁,天马驯工披甲骧。
受降浚筑修城隍,刀头不惜千金装。三十六将皆鹰扬,故境可容尺地亡。
子颇自负当夙偿,况复武库逾书囊。惟我与子旧同乡,友生固自腾雁行。
更欲扬鞭向骕骦,岂但传经如卜商。不见汉时张子房,身才六尺佐时王。
功业能依日月光,素书一卷初逢黄。异时破贼玉书香,当使相继来西凉。
时臣称贺持寿觞,鸿鹄一举横飞翔。光阴应须及未央,不侯可忍点鬓霜。
少年天子坐建章,宠待穰苴不顾庄。严兵待时虽未忙,黠虏授首先有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天启友弟》。下面逐句翻译并附上注释:
- 桑弧蓬矢射四方,婴孩立志长可忘。莫学儿女漫弄芳,豪气当视交河郎。
- 桑弧和蓬矢代表着出征的号令,表示决心要远行四方。
- “婴孩”是指小孩子,“立志”表示有远大的志向。
- “莫学儿女”指的是不要像小孩子一样随意玩弄花花草草,应该具有豪情壮志。
- “交河郎”指的是英勇的将领,这里用来比喻豪气冲天的勇士。
- 边城入望千里长,臂韝时架角鹰苍。搏捷仍放韩卢狂,麇鹑日暮随登堂。
- “边城”指的是边疆之城,“入望”是远望的意思。
- “臂韝”是一种古代的弓箭,“架角鹰苍”意味着拉弓瞄准天空中的飞鸟。
- “搏捷”意为迅速捕捉猎物,“韩卢”是一种猎犬,“放韩卢狂”形容狩猎时的勇猛。
- “麇鹑”是一种小型鸟类,“日暮随登堂”描绘了鸟儿们傍晚时分随着主人登上高楼的情景。
- 往来绝艺精飞枪,馀勇犹足吞顽羌。读书谁谓谷胜臧,盛时万钟远馈粮。
- “绝艺”指极高的技艺,“精飞枪”形容射击技艺精湛。
- “馀勇犹足”表示还有剩余的力量,能够战胜敌人。
- “读书谁谓谷胜臧”是反问句式,意思是说在读书方面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 “盛时万钟”指的是富贵时期,“远馈粮”意味着在繁荣时期能够远途运送粮食。
- 水输长川陆登冈,垂弓在櫜弩在床。蔽捍入阵牌居旁,天马驯工披甲骧。
- “水输长川”指江河运输,“陆登冈”指陆路攀登。
- “垂弓在櫜”指的是拉弓的手始终握在刀鞘里准备随时发射,“弩在床”是指躺在床上的弩箭。
- “蔽捍入阵”是指在战斗中遮挡敌人的屏障,“牌居旁”指的是盾牌放在旁边。
- “天马驯工”指训练有素的士兵,“披甲骧”是指披上铠甲威武地站立。
- 受降浚筑修城隍,刀头不惜千金装。三十六将皆鹰扬,故境可容尺地亡。
- “受降”指接受投降,“浚筑修城隍”是指在城墙周围挖掘壕沟。
- “刀头不惜千金装”形容不惜一切代价建造防御设施。
- “三十六将皆鹰扬”指的是军队中有许多英勇的将领。
- “故境可容尺地亡”意味着即使只有一寸土地也足以抵御敌人入侵。
- 子颇自负当夙偿,况复武库逾书囊。惟我与子旧同乡,友生固自腾雁行。
- “子颇自负当夙偿”指的是你很有自信能够在早些时候偿还债务。
- “武库逾书囊”是指兵器库中有超过书籍的数量的武器。
- “惟我与子旧同乡”指的是我和你一直是老同学。
- “友生固自腾雁行”指的是我们的友谊已经达到了像大雁那样互相扶持的程度。
- 更欲扬鞭向骕骦,岂但传经如卜商。不见汉时张子房,身才六尺佐王相。
- “更欲扬鞭向骕骦”指的是更加想要骑马疾驰。
- “岂但传经如卜商”意指学习知识不仅限于传授经书给其他人,而是要像卜商那样的学者那样博学多才。
- “不见汉时张子房”,这里的张子房是指汉朝时期的张良,他虽然身材不高,但是非常聪明,曾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
- 功业能依日月光,素书一卷初逢黄。异时破贼玉书香,当使相继来西凉。
- “功业”指的是事业成就,“依日月光”意指依靠日光和月光。
- “素书一卷初逢黄”指的是手中拿着一卷白纸(通常用来书写),上面写着黄色的文字(可能是书信或计划)。
- “异时破贼玉书香”意指将来有一天会取得胜利,如同古代用玉制成的书卷散发出香气一样。
- “当使相继来西凉”意味着这些成就将会一代代延续下去。
- 时臣称贺持寿觞,鸿鹄一举横飞翔。光阴应须及未央,不侯可忍点鬓霜。
- “时臣称贺持寿觞”指的是当时的人都会来庆祝并送上祝酒的酒杯。
- “鸿鹄一飞横飞翔”意指雄鹰展翅高飞。
- “光阴应须及未央”意指时间应当充分利用。
- “不侯可忍点鬓霜”意指如果等到头发变白再去行动就太晚了。
- 这是对年轻人的一种勉励,意思是要抓紧时间努力。
这首诗通过赞美英勇的将领、精湛的武艺、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和祝福。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描写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传达了对青春和奋斗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