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中林鹿,那得伏鞍衔。
愧我蕨薇姿,尘埃敝朝衫。
山人不归山,颇被猿鹤谗。
欲追甫白游,千古感至諴。

【注释】

呦呦:鹿鸣声。中林:山野之中。那得:如何得到。伏鞍衔:马伏于鞍,低头衔食。愧我:惭愧自己。蕨薇姿:指隐士的生活。蕨薇,一种可食的植物,比喻隐居生活。敝朝衫:穿的破旧的衣服。山人:隐者。不归山:不愿返回山林。颇被:常常受到。猿鹤谗(chán):猿和鹤是山林中的动物,传说它们能够辨别是非曲直,所以用它来比喻那些爱说长道短的人。甫白游:李白的游历经历。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清风吹歌凌秋月,高台置酒接云河。”至诚:真挚诚恳的心。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子夷兄弟十首诗的答谢之情。

首联“呦呦中林鹿,那得伏鞍衔。”写中林鹿,暗喻自己的隐逸生活。“那得”,犹言何能;“伏鞍衔”,形容马吃起草料的样子。这两句是说自己在中林鹿群中徜徉,却无法像它们那样低头衔草。

颔联“愧我蕨薇姿,尘埃敝朝衫。”写自己因隐逸而感到羞愧。“蕨薇”指隐士之居,也代指隐士的生活。这两句是说自己因为追求隐逸生活而变得贫贱,衣服破旧,如同尘埃一样。

颈联“山人不归山,颇被猿鹤谗。”写山人不回山林,反而受到了爱说长道短的人的谗言。“猿鹤谗”,指那些爱搬弄是非的人。这两句是说山人没有回到山林,反而遭受了这些爱说长道短的人的谗言。

尾联“欲追甫白游,千古感至諴。”写自己想要追随李白的游历经历,并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甫白游”,指李白的游历经历。这两句是说想要追随李白的游历经历,并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子夷兄弟十首诗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无奈处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