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
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
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蘋末挹雄风。
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似转蓬。

这首诗是作者在永睦县高斋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句“沓嶂宽围巴水通”,描述了高斋周围的山峦连绵,巴水从远处流来,形成了一片宽广的水域。这里的“沓嶂”形容山势层叠,“宽围”则描绘了水的广阔,“巴水通”则强调了河流的流向。这些词语共同营造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第二句“登临眼界浩无穷”,诗人登上高斋,放眼望去,视野开阔,仿佛看到了无尽的天地。这里的“眼界浩无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进一步描绘了高斋周围的景色。“空蒙岚翠”形容云雾缭绕,山岚蒙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云烟外”则强调了云雾的飘渺不定。“明灭波光树影中”则描绘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树影婆娑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四句“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蘋末挹雄风。”诗人在这里以枫林为例,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莫咏枫林伤极目”则表明诗人不愿意因为看到枫林而感到伤感,“且依蘋末挹雄风”则意味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持坚强。

第五句“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似转蓬。”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中原十载人将尽”说明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人民伤亡惨重;“相见休嗟似转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和和平到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诗句之间也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