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
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
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
新竹雨来香,馀花夏方吐。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
【解析】
“题营山法幢院”:写于作者客居蜀中时。法幢,即佛幢,是佛教法器之一,用来宣扬佛法的。此句的意思是:我来到营山法幢寺去题写了这副对联。这是诗人游览寺庙时写的,表达了自己喜爱寺庙和向往出世的思想感情。
“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意思是说:天气晴朗,白云在天空飘荡;高大的树木遮蔽了炎热的暑气。
“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意思是说:长久地居住在外面,已经厌倦了尘世间的一切;喜欢这荒僻的寺庙,它古老而古朴。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意思是说:当时战乱不断,寺庙里的僧人吃饭很少;太阳落山后,也没有听到寺庙里敲钟打鼓的声音。
“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意思是说:放下马鞭休息在一个幽静的亭子里,凉快的风吹动树林中的树叶。
“新竹雨来香,馀花夏方吐。”:意思是说:新长出的竹子经过雨水的洗礼,散发着清香;夏天盛开的花朵,刚刚吐出了芬芳。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避地”,躲避战乱,流离失所。“适”,正好。“三巴”,四川一带。“精蓝”,指寺院。“延伫”,徘徊,驻足。“避地”,躲避战乱,流离失所。“适”,正好。“三巴”,指四川一带。这句的意思是,我来到这里刚好遇上战乱,暂时在这里停留下来。这两句写出了自己漂泊在外、寄人篱下的生活状况。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淫淫”,眼泪纵横的样子。“鹿门”,地名,位于今湖北宜城东北,汉水北岸。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庞德公隐居于此,后人以“鹿门”代称高人隐士的住所。“淫淫涕如雨”化用《诗.小雅.采薇》中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意思是说:回想过去隐居鹿门山时的情景,我禁不住泪水直流。
【赏析】
这是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定居后写的一组七言律诗。前四首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他内心苦闷的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两首则抒发了杜甫对故园的思念以及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关头,他目睹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亲历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历了个人生活的巨大波折。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性。本组诗就是这种思想感情的集中反映。第一首开头两句点明时间与地点:天气晴朗,白云飘飘;高大的树木遮蔽了炎热的暑气。接着写自己在寺庙里游览,欣赏风景,心情舒畅。第三、四句写自己厌倦尘世的纷扰,喜爱这荒芜偏僻的寺庙,它古朴典雅。第五、六句写战争频繁,僧侣们吃饭不多;天色已晚,连寺庙里都没有敲钟打鼓之声。第七、八句写自己骑马下马休息在幽静的小亭子中,凉风习习吹过树林之中。第九、十句写竹经雨洗涤后散发出清香,夏花才刚刚绽放。第十一、十二句写自己躲藏起来,暂时停留在这个荒凉偏僻的地方。最后两句回忆自己曾经在鹿门山隐居时的情景,禁不住泪流满面。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平易通俗而又自然流畅。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风格特点。
全诗以写景为主,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同时运用典故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使诗歌更富感染力。如第四句中写“僧饭少”,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同时也为下面的议论做了准备;第六句中写“日晏无钟鼓”,既是客观现象的如实叙述,也为下文写诗人的感慨作了铺垫。另外,全诗在结构上也很讲究,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前后照应,首尾圆合;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感慨,又与前面的景物描写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