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
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注释:性地颂其六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
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译文:生命本来就是没有生死的,害怕死亡又怎能真正避免死亡?
看到的东西不如听来的东西真切,说出来的东西不如鼻子闻到的东西真切。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性”指本性,“颂”指赞美,“六”即第六首诗。诗人借物咏怀,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利害等事物的看法。
首句“求生本自无生”,诗人认为生命的产生本身就没有生的过程,因此不存在生死的问题,也就不必害怕死亡了。这里的“无生”并不是说生命的产生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指生命本身是自然存在的,不需要人为地去创造或毁灭。
第二句“畏灭何曾暂灭”,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生命虽然不会因为害怕死亡而永远存在,但是死亡并不会真正地消除生命。也就是说,死亡只是改变了生命的状态,而不是完全消灭了生命。
第三句“眼见不如耳见”,诗人用眼睛看到的并不总是真实的,而耳朵听到的内容往往更加真实可靠。这里的“眼见”可以理解为肉眼所见,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眼睛观察到的事物;“耳见”则是指通过耳朵听到的信息或者感受。诗人认为只有通过感官才能更好地感知世界,而仅仅依靠想象或者文字描述是无法完全理解世界的真相的。
最后一句“口说争如鼻说”,诗人用鼻子闻到的东西来比喻口说的真假。这里的“口说”可以理解为口头表达的内容或者言论;“鼻闻”则是指通过鼻子感受到的气味或者味道。诗人认为只有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事物的真相,而单纯地通过语言或者文字来描述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