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三城渡,心寒粘罕兵。
洛师闻已破,陵邑得无惊。
愤切吞妖孽,悲凉托圣明。
本朝仁泽厚,会复见承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血洒三城渡,心寒粘罕兵。

洛师闻已破,陵邑得无惊。

愤切吞妖孽,悲凉托圣明。

本朝仁泽厚,会复见承平。

注释解释:

  1. 血洒三城渡:在三座城市(或指三个渡口)洒下的鲜血。
  2. 心寒粘罕兵:心中感到寒冷,因为粘罕的军队(指金军)已经攻破了城池。
  3. 洛师闻已破:洛阳的士兵听说已经攻破了金军。
  4. 陵邑得无惊:那些被攻占的陵邑(指被金军占领的城市)是否会感到惊慌。
  5. 愤切吞妖孽:心中愤怒,要消灭那些邪恶的人。
  6. 悲凉托圣明:心中悲凉,希望圣明的皇帝能够恢复和平。
  7. 本朝仁泽厚:我们的朝代(唐朝)的仁爱和恩泽深厚。
  8. 会复见承平:不久之后,我们将会再次看到和平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王建在淮上(今安徽淮南一带)所作的一首感事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