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贪谋己,几成国与人。
珠旒轻遗贼,玉册忍称臣。
四海皆流涕,三军盍奋身。
不堪宗社辱,一战靖边尘。
【注释】
肉食贪谋己,几成国与人:指当官的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和百姓。几,几乎。
珠旒(liú)轻遗贼:指皇帝像珍珠那样珍贵的冠饰,被贼寇抢去。旒,同“流”。遗,遗失、失去。
玉册忍称臣:指皇帝像美玉一样宝贵的御玺,被敌人抢走。
四海皆流涕,三军盍(hé)奋身:指全国的人都在流泪。盍(hé),何不。
不胜宗社辱,一战靖边尘:指不能忍受国家的耻辱,要通过一次战争来洗刷。宗社,古代帝王所祭之庙和祖先的神主,此处泛指国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感于时事而作,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排忧解难的壮志豪情。
首联写自己对朝廷中那些贪婪奸佞之人的不满。诗人以“肉食”指代那些掌权者,他们只顾个人私利,置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顾。这种描写既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的本质,也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失望之情。同时,这一形象也为后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颔联描绘了国家遭受外敌侵犯的悲惨景象。诗人用“珠旒”(即冠饰上的流苏)和“玉册”(即皇帝的御印)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物品来表现敌人的嚣张气焰和对国家的蔑视。同时,诗人还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敌人的行为描述得更为残暴,以此表达对敌人的强烈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两句诗不仅揭露了敌人的凶残本性,更凸显了国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人以“四海皆流涕”暗示了全国人民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同情;以“三军盍奋身”则表明诗人本人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家分忧解难。这里的“盍”(hé)意为何不、怎么不,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情感升华和主题概括。诗人以“不堪宗社辱”开头,强调了国家面临的耻辱是无法容忍的;以“一战靖边尘”结尾,表达了诗人要通过一场正义的战争来洗刷耻辱、恢复国威的决心。这一结尾既呼应了前文的内容,又为整个诗歌增添了一种壮烈悲凉的氛围。
这首诗以“感事”为题,通过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切以及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