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屿洋边桃李秾,岸沙遮海暮云重。
乘槎我自犯牛斗,掘狱谁何藏剑锋。
世路肯遵前覆辙,交游谁识后凋松。
此生但得长相见,一笑能轻禄万钟。

【注释】

  1. 聪父见贻:聪父,人名。遗二首:即《次韵聪父见贻二首》。
  2. 鸡屿:地名。在今浙江温州境内。
  3. 桃李:喻指朋友。
  4. 牛斗:星宿名,属斗宿,二十八宿之一。古代以斗、牛、女、虚、危、室、壁为七宿,故称斗宿为“七星”。
  5. 掘狱:挖地为牢。这里借指隐居。
  6. 前覆辙: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和错误。
  7. 交游:交往的朋辈。
  8. 后凋松:比喻晚节不衰者。
  9. 禄万钟:俸禄,古时官吏的薪饷。万钟,一石稻米为一钟,一石约四斗,万钟即一万石。这里形容官位高,俸禄丰厚。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方回的代表作之一。方回字万里,号遁斋,江西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一生沉沦下僚,对官场生活有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而他的诗作多写仕途坎坷、世态炎凉等题材。此诗即是一首抒写人生失意的诗,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相知相惜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风格苍劲,格调悲凉。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上风光图:鸡屿边桃花盛开、李花飘香;夕阳映照在沙岸上,海风吹拂着暮云。这美丽的景色衬托出了人物心情的愉悦。然而,这种愉悦只是暂时的,因为紧接着的下半部分就转入了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感慨之中。
    首句“鸡屿洋洋桃李秾”,描绘的是一幅海岛上的春日美景图。“鸡屿”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温州附近。岛上生长着茂盛的桃李树,春天时节,桃花盛开,李花绽放。这里的“鸡屿”、“桃李”都是用来修饰景物的词语,通过这些词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第二句“岸沙遮海暮云重”,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站在岸边,眺望着茫茫大海,只见夕阳西下,暮云渐渐遮住了海面。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洋画卷,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在这里,“岸沙”和“海”都是用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世界的词语,而“遮海”、“暮云重”则传达出一种压抑的气氛。这种气氛与诗人所期待的美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接下来两句“乘槎我自犯牛斗,掘狱谁何藏剑锋”,则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进一步描述。他曾经试图像古人一样去冒险,乘着槎船探索未知的世界;然而他却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困境。在这里,“犯牛斗”和“掘狱”都是用来形容诗人所经历的挑战和困境。而“剑锋”则暗示了一种锋利而危险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第三句“世路肯遵前覆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他曾试图按照古人的方式去行事、去生活,但结果却是失败和挫折。这句诗中包含了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失败,而是通过描述过去的行为来暗示了自己的遗憾和悔恨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两句“交游谁识后凋松”和“一笑能轻禄万钟”,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他认为只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得到慰藉;而他也能在短暂的欢乐中度过时光,不必过于追求名利。这里的“后凋松”和“一笑能轻禄万钟”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信心满满的态度。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景也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其深沉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和批判;既有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总结,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和期许。这种多层次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