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对客呼为红蕊,此兴已偏浓。
嗟白首,抗尘容。费牢笼。星球何在,鹤顶长丹,谁寄南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赏析”,然后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是要求“赏析‘诉衷情令’”。
①“儿时初未识方红”一句,写幼时的我未曾见过红色的东西,只听说过红蕊花。
②“学语问西东”一句,写我小时候听到别人称呼红蕊为“红蕊”,自己也跟着学着叫。
③“对客呼为红蕊”一句,写我在客人面前自称红蕊,并由此产生了一种自豪感。
④“此兴已偏浓”一句,写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引起了客人的兴趣。
⑤“嗟白首”一句,写感叹年华老去。
⑥“抗尘容”一句,写以尘世的容颜对抗世间的尘埃。
⑦“费牢笼”一句,写以束缚自己的精神来抵御外界的干扰。
⑧“星球何在”一句,写感叹世间美好的事物已经消失。
⑨“鹤顶长丹”一句,用鹤顶丹作为比,形容世上的美好事物都像丹顶鹤那样珍贵。
⑩结句,抒发感慨。
- 赏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愤懑。
【答案】
①“儿时”“初”字写出词人的幼稚无知;“未识”写出他年少时尚未懂得世事。
②“学语问西东”写出词人在幼稚无知中对世间万物产生好奇和兴趣。
③“呼为红蕊”,表现出词人对自己与众不同的自豪感。
④“此兴已偏浓”表明词人已经对红蕊产生特殊的情感,并把它视为自己的知己。
⑤“嗟白首”“抗尘容”“费牢笼”三句,表现词人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由的向往。
⑦“星球”两句,表现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⑧“谁寄南风”两句,表现词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⑩全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