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
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
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
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
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
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
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
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
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
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
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
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
【注释】
广汉:今甘肃广汉,在四川。黄仲秉:字子明,号楚翠,四川人。即转运使治之东作亭扁以楚翠盖取杜陵所谓楚岫千峰翠者属客赋诗:指他为亭题写的匾额,用楚翠(一种珍贵的绿色玉石)来装饰,并请诗人赋诗。维衡屹南荒:指蜀地的山川形势。南荒:南部边远地区。作镇自开辟:指蜀地自古以来就建有政权,成为一方重镇。蟠根结地厚:指山势盘曲,根部深厚,与土地相连。面势倚空碧:指山峰高耸,直插云天。陂陀数州境:指地势多高低不平。陂陀,山坡。数,几。高下相接迹:指山峰和山坡相互连接,高低不一。麓山乃其趾:指蜀地的山就是它的源头。麓山:指岷山。神秀固未极:指蜀地山水之美,自然景观是无穷无尽的。定王十里城:指成都附近的一个城市名,定王,指汉代定王刘欣。处处见山色:指成都附近到处可见的是山水景色。知谁长在眼:指不知是谁长久以来一直在观察着这里的山水景色。嗟此尘中客:指感叹自己是个身居尘世的客人。观风君独暇:观风景只有你一个人闲暇无事。君:指作者,这里指黄仲秉。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得到好的句子后恍恍惚惚忘记如何表达,寄托情怀很遥远,无法具体说明。得句:得到一句好诗句。恍:形容恍惚,不明确。忘言:忘记怎么表达。寄兴:寄托情感。渺:遥远,难以把握。今昔:现在和过去。自君之东来:自从你从东方来到这儿。民瘼极探索:对民众的疾苦进行了彻底的考察。仁言彻九关:仁慈的话语可以到达九州各地。《诗经·大雅·皇矣》中有“维予二国,其政不获,维予搜徂征四方”的诗句,意思是说,我要把天下治理好,让人民幸福安康。宁惧虎豹厄:难道害怕老虎、野兽的祸害?宁:难道。惧:害怕。虎豹:指凶猛的动物。厄:灾难。诹询遍南亩:向农民询问了解情况。诹询:询问。遍:全部。南亩:南方田野。民肥吾则瘠:如果百姓富裕,而自己却贫困;百姓富足,而自己却贫穷。筑亭一舒啸:修造一座亭子来舒展自己的胸襟。逮此百忧隙:有了这许多忧愁的间隙。看山傥不愧:看到这些大山而不惭愧。傥:或许。看山:指欣赏山水景色。傥:或许,也许。隐几亦聊适:坐在几案旁边也可以聊以自我安慰,聊:姑且,表示委婉的语气。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告诉后来的人,要记住这一番意思,不要懈怠。
【赏析】
这首诗是黄仲秉在四川任转运使时,给一位诗人写的。黄仲秉在四川任转运使时写了一首题为《东作亭扁》的七律赠给他的朋友。黄仲秉在四川任转运使期间,关心民间疾苦,体恤百姓疾苦,他到任不久便深入民间进行视察,了解民情。他看到四川一带水灾严重,于是亲自组织救灾工作,并亲自动手修建堤坝,疏通河道,保护了四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赢得了人民的爱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四川人民深切的关怀之情,抒发了他对四川山河的赞美之情以及他在四川任职时的豪情壮志。
首联:“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写诗人初到四川,站在南边的荒凉地带,目睹四川大地的自然美景。维衡:即四川的简称,维,通“唯”;衡:衡量,比喻地位或作用。屹:站立。南荒:南方边远地区。作镇:建立统治或治理地方的意思。自开辟:自从四川成为一方重镇以来。
颔联:“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写四川山脉盘根错节,根深土厚,峰峦叠嶂,直插云霄。蟠根:形容山势盘旋曲折;结地:指山的根基深厚;厚: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面势:指山峰高耸直立;面:名词用作动词;势:气势;倚:依仗,依赖;空碧:形容天空清澈明亮。
颈联:“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写连绵起伏的地形地貌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的地貌层层相叠。陂陀:指丘陵或山地连绵起伏的样子;数:数量词,数以百计的意思;州境:指州郡边界。高下相接迹:指山峰和山坡上下相连,没有间断。
过阕:“麓山乃其趾”,指四川的山就是它的根源所在。麓山:指岷山。神秀固未极:“神秀”一词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色或事物非常美丽、迷人;固:本来;未极:没有尽头,无穷无尽。
尾联:“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指如果看到美丽的山河而不觉得羞愧,那么坐在桌前也会觉得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傥:或许;聊:姑且,表示委婉的语气;适:舒服;惬意。
这首五言绝句是一篇抒情小品,通过对四川壮丽山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深深关怀和无限热爱。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