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姑苏台,笑指前溪水。
水从具区来,古色映清泚。
明朝泛舟去,两岸杂蘋芷。
萦纡知几曲,举目皆可喜。
稻熟千顷黄,秋入四山紫。
疏钟度横塘,青帘穿野市。
忽惊秀气逼,突兀平地起。
飞阁出林颠,穹石满山趾。
褰裳上深径,鸣蝉声聒耳。
木罅露遐观,欲进足屡止。
梵宫开何年,金碧焕相倚。
上方纳湖光,千里净如砥。
中峰何亭亭,正尔当燕几。
沙阔鸥鹭微,水落鱼龙徙。
云绕阖闾邦,草迷于越垒。
琴台俯香径,不念前王侈。
兹山自古今,讵此能为疻。
老松独坚卧,根株互盘峙。
颓然阅沧波,爱此青未已。
我来三日留,幽事付行李。
领略宁有穷,登临聊可纪。
诗句
- 我登姑苏台,笑指前溪水。
- 水从具区来,古色映清泚。
- 明朝泛舟去,两岸杂蘋芷。
- 萦纡知几曲,举目皆可喜。
- 稻熟千顷黄,秋入四山紫。
- 疏钟度横塘,青帘穿野市。
- 忽惊秀气逼,突兀平地起。
- 飞阁出林颠,穹石满山趾。
- 褰裳上深径,鸣蝉声聒耳。
- 木罅露遐观,欲进足屡止。
- 梵宫开何年,金碧焕相倚。
- 上方纳湖光,千里净如砥。
- 中峰何亭亭,正尔当燕几。
- 沙阔鸥鹭微,水落鱼龙徙。
- 云绕阖闾邦,草迷于越垒。
- 琴台俯香径,不念前王侈。
- 兹山自古今,讵此能为疻。
- 老松独坚卧,根株互盘峙。
- 颓然阅沧波,爱此青未已。
- 我来三日留,幽事付行李。
- 领略宁有穷,登临聊可纪。
译文
我登上姑苏的台,笑着指着前面的江水。
水流来自具区县,古意映着清澈的水流。
明天乘船离开,两岸长满了繁茂的草和芷草。
在曲折的地方徘徊着,每抬头都让人高兴。
稻田里成熟的稻谷一片金黄,秋天到了四山变成了紫色。
寺庙中的钟声悠扬穿过横塘,青瓦红墙穿行在郊外的市场。
忽然间被秀丽的景象震撼,山峰突兀地耸立在平地上。
飞檐凌空直插到林梢,穹顶石头布满山脚。
撩起衣服踏上深深的山路,鸣蝉的声音嘈杂得令人厌烦。
木制的缝隙中露出远方的风景,想要前进却屡次停下。
梵宫建了多少年啊?金碧辉煌相互映衬。
上面的楼阁面向湖水,湖水清澈如同镜面。
中间的山峰多么高耸而美丽,正好对着宴会的坐席。
沙滩辽阔海鸟和白鹭稀少,水位低时鱼龙四处游动。
云雾环绕着吴国的都城,草木迷蒙仿佛越军的防线。
琴台靠近芳香的小径,不想回忆过去的奢华。
这座山从古至今都是名山,哪能说它有什么毛病呢?
只有苍劲的老松独自坚强地卧着,根部相互交错支撑。
疲惫地观看着沧浪之波涛,仍然喜爱这青翠未曾衰败。
我来到这里已经三天了,将幽静的事委托给随行的人。
领略自然之美没有穷尽,登临高处聊以记下所见所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描写姑苏(今苏州)山水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姑苏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姑苏的自然景观;后十句则着重描绘寺庙、山林等建筑及其与自然景物的关系。整首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