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源流远,文物被诸孙。
嗟我数年来,颇识佳弟昆。
酥酪本同味,兰芷非殊根。
竞爽有如此,知当大其门。
信也来过我,气貌清而温。
方欣驻足地,中有静者存。
皎然明月光,岂复受浊浑。
埙篪迭和时,此理试共论。

【注释】

外家:指外戚家族。源流远:源长流远。

文物被诸孙:文物承袭子孙,意谓后代昌盛。

嗟我:叹息我。数年来:几年来。

佳弟昆:好的弟弟兄弟。

酥酪本同味:酥酪本是同一味道。

兰芷非殊根:兰花和芷草不是不同的根。

竞爽有如此:竞相显扬有这样。

知当大其门:知道应当扩大门户。

信也来过我:信也来了。

气貌清而温:气质高雅而温和。

方欣驻足地:刚刚喜欢驻足之地。

静者存:静心的人存在。

皎然明月光:皎洁的明月之光。

岂复受浊浑:怎么还能承受浑浊。

埙篪迭和时:吹奏的笙和篪声相互应接的时刻。

此理试共论:这种道理暂且一起讨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外家堂弟的信中所写的。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生于公元六世纪,卒于七一六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诗中所写即是他给堂弟王信臣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联,两联之间用“得半月之款于其行”作为过渡,形式整齐,对仗工整,意境高远。

第一联,起势不凡,以“外家”二字领起,气势宏大。“源流远”,说明家族渊源深厚;“文物”二句,赞美了堂弟王信臣的才德,表明自己对其十分敬仰。

第二联,“嗟我”三句,表达了诗人与堂弟之间的深情厚谊。“嗟我”自谦之语,“数年来”表时间跨度之久,“颇识佳弟昆”则表明堂弟在诗人心中的位置。“佳弟昆”,即好的弟弟兄弟,这里指王信臣。

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堂弟的美好形象,“酥酪本同味”,说明他们兄弟俩性格相同,“兰芷非殊根”,说明二人的品格不同寻常。“竞爽有如此”,“竞爽有如此”,形容堂弟王信臣的才华非常出众,令人赞叹不已。“大其门”三字,既是对堂弟的赞誉,也是对自己今后要更加努力的鼓励。

第四联,描写了堂弟离开的情景。“信也来过我”,说明堂弟已经来到了诗人身边。“气貌清而温”,形容堂弟的气质高雅而温和,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方欣驻足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重逢的喜悦之情,“中有静者存”,暗示了这次团聚是难得的机会,要好好珍惜。

第五联,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皎然明月光”,比喻堂弟离开的时间如同明月一般短暂而珍贵,“岂复受浊浑”,意味着堂弟离去后,将不再有机会与他共同度过那些美好时光。“岂复受浊浑”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之感,又暗含了对堂弟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第六联和第七联,继续描绘了堂弟离开的情景。“埙篪迭和时”,形容堂弟离去时气氛和谐,“此理试共论”,则是说大家暂时放下离别之痛,将共同探讨人生的道理。

这首诗是王维送给堂弟王信臣的一封告别信。信中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真挚的友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