笥山之水磨铜绿,秀气都在山之麓。
就中卜筑小仙居,面面轩亭看不足。
主人倒屣浮春容,囊诗拶破古锦红。
书生幸有登龙便,愿到坛边揖下风。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题曾运使水亭”:题目中提到了“曾”和“运使”,这应该是诗中提及的人物或地点的标识。

“笥山之水磨铜绿”:笥山,即竹山,在江西,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铜绿是指铜器表面生成的铜锈。这句诗描述了竹子山的水色如同铜器般翠绿发亮。

“秀气都在山之麓”:秀气,指的是山间的灵气或者美景。山的底部,也就是山脚,是大自然最为生机勃勃的地方。

“就中卜筑小仙居”:就中,指其中。卜筑,意为选择一个地方居住。小仙居,可能是诗人为自己选择的一个隐居之所,寓意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

“面面轩亭看不足”:面面,意味着每一个角落。轩亭,是指楼阁上的窗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欣赏,每个角度都让人看得不够尽兴。

“主人倒屣浮春容”:主人,这里可以理解为居住在水亭中的诗人。倒屣,意为快速换鞋,形容急忙出门迎接客人的情景。浮春容,意指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亭子,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囊诗拶破古锦红”:囊诗,意味着携带着诗歌。拶,是一种折叠纸张的动作,用来形容诗歌数量之多。古锦红,指的是古代的锦缎,这里的“红”可能指红色的丝质布料,用以比喻诗的丰富和华丽。

“书生幸有登龙便”:书生,这里指有学问的人。登龙,原指皇帝的女婿,后来泛指飞黄腾达之人。这句话表明诗人庆幸自己有机会像龙一样腾飞,实现自己的抱负。

“愿到坛边揖下风”:坛边,指的是道士修炼之处的旁边。揖下风,意思是向道士致敬,表示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诲。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向往和尊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诗人在竹山水亭中的所见所感。从水边的竹影、秀气的山色,到小仙居的静谧,再到春风拂面的愉悦,诗人无不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他珍惜自己的才华,渴望像龙一般飞升,同时也对道家文化抱有敬仰之情。整首诗洋溢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好的山水之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