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去池荒今几年,碧梧翠竹故依然。
鸣檐流水涓涓下,排闼群山衮衮前。
幸有清风继莲社,不堪斜日近虞渊。
归途满眼春耕了,劝课无功愧力田。

诗句解释与分析:

  1. “凤去池荒今几年”: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凤”通常象征着高贵、优雅,而”池荒”则暗示了曾经热闹的地方已不再有昔日的繁华,取而代之的是荒凉。这里使用了”今几年”来强调时间的快速流逝和变化之大。

  2. “碧梧翠竹故依然”:虽然环境变了,但自然景物依旧存在,”碧梧翠竹”指的是绿色的梧桐和竹子,它们依然生长在这个地方。这里的使用强调了自然界的美丽和恒久不变。

  3. “鸣檐流水涓涓下”:描述了水声潺潺的情景,可能是指从屋檐下流淌的水声。”涓涓下”形容水流轻柔、细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4. “排闼群山衮衮前”:通过”排闼”(推开门)和”衮衮前”(向前流动),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观,山峰如波涛般滚滚向前,给人以壮阔之感。

  5. “幸有清风继莲社”:这句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与赞美,”清风”象征清新的空气或高洁的人格,”莲社”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团体。诗人在这里表达对自然和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

  6. “不堪斜日近虞渊”:这里使用了”不堪”表示无法忍受,”虞渊”是传说中的日落之地,常用来形容夕阳西下的景象。这句可能是在描述夕阳下的景象或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

  7. “归途满眼春耕了”:这里的”归途”指的是归家的路上,”春耕”则指春天耕种的场景。这反映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关注,也可能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8. “劝课无功愧力田”: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成功履行职责的自我批评和自责。”劝课”可能是指教导、劝导工作,”力田”即辛勤的耕作。这里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遗憾。

赏析:

《游凤池寺》这首诗通过对凤池寺周围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农耕生活的关注,传达了一种对和谐自然和勤劳耕作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责任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自己不足的认识。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