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渺半空,怒势突千里。
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
方塘寻丈间,一泓清且泚。
镜面烛须眉,水壑绝尘滓。
道人修净观,此心如此水。
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
止水亭
止水亭,即“止水堂”的别称,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在苏州任职时建造的一座亭子。它坐落在苏州城外西北隅的石湖之滨,风景秀丽,是一处赏梅观景的好去处。范仲淹在此地修建了一座美丽的亭子,取名为“止水”,寓意希望湖水永远保持清澈、平静的状态。
译文:
惊涛骇浪半空中,怒涛汹涌千里长。
这难道只是水的本性吗?实际上它是被外界事物激发起来的。
方塘寻丈间,一池碧波清且澈。
水面如镜照人容,无尘埃杂质。
道人修净观,心如止水不动摇。
心境如止水般平静,不受外界纷扰所动。
不从苦海中沉沦,更放波澜起。
不被世俗名利所迷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止水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心灵平静的追求。首联以“惊涛渺半空,怒势突千里”开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接着以“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一句进行转折,揭示了自然界的水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发而产生变化。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止水堂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此景的赞叹之情。颈联则通过对水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澈、平静的生活的追求。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只有内心达到止水般的境界,才能不被世俗所累,自由自在地生活。整首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心灵平静的深刻理解。